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一)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四、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22-25页 |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23页 |
二、物联网、云计算的概念 | 第23-24页 |
三、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25-29页 |
一、话语权理论 | 第25-26页 |
二、社会治理理论 | 第26页 |
三、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26-29页 |
第三节 理论适用性 | 第29-34页 |
一、网络舆情与话语权的互动关系 | 第29-30页 |
二、网络舆情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所属关系 | 第30页 |
三、网络舆情治理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依存促进关系 | 第30-34页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话语权变迁趋势 | 第34-46页 |
第一节 主流权威与民间舆论并存 | 第36-41页 |
一、网络舆情中民间舆论崛起 | 第37-38页 |
二、网络舆情中意见领袖作用日趋明显 | 第38-40页 |
三、网络舆情中主流权威日渐消弱 | 第40-41页 |
第二节“微时代”下信息传播媒介不断掀起舆论风暴 | 第41-43页 |
一、微媒介话语影响力持续增长 | 第41-42页 |
二、微博微信已成为新的的舆论风暴中心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网络舆情话语权的不可控性 | 第43-46页 |
一、舆论话语主导权分化导致调控难度不断加大 | 第43-44页 |
二、谣言扩散加大健康生态舆论营造难度 | 第44页 |
三、社会动员导致网络舆情可控难度升级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话语权变迁原因分析 | 第46-64页 |
第一节 信息传播媒介快速发展为话语权权变迁提供条件 | 第46-49页 |
一、受众对象由群体转变为个体 | 第47页 |
二、网络舆情主体身份改变 | 第47-48页 |
三、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分散网络舆情话语权 | 第48页 |
四、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催生公共话语空间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经济社会转型催生舆论风暴 | 第49-59页 |
一、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现状及统计分析 | 第49-57页 |
二、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继续促使网络舆情高发态势 | 第57-58页 |
三、经济领域变革推动社会阶层结构复杂多样化 | 第58页 |
四、诚信体系缺失加速相关行业网络热点事件不断发生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推动舆论引导者主体身份转换 | 第59-64页 |
一、普通公众公民意识觉醒 | 第59-60页 |
二、“微时代”下的意见领袖引爆民意 | 第60-61页 |
三、主流媒体话语权地位不断下降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困境 | 第64-76页 |
第一节 思维方式相对落后 | 第64-67页 |
一、缺乏大数据意识 | 第65页 |
二、对数据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 | 第65页 |
三、决策主体认识存在偏差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技术滞后 | 第67-69页 |
一、数据采集技术落后 | 第67-68页 |
二、数据分散严重形成“信息孤岛” | 第68页 |
三、数据条块分割、平台缺乏统一标准 | 第68-69页 |
第三节 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 第69-72页 |
一、政府管理处于“碎片化”状态 | 第69-71页 |
二、政府部门各自为政 | 第71-72页 |
三、社会事务管理存在重叠 | 第72页 |
第四节 舆情引导手段单一 | 第72-76页 |
一、机制平台建设缺乏 | 第73页 |
二、引导团队单一 | 第73-74页 |
三、方式方法简单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76-101页 |
第一节 树立网络舆情应对的大数据思维 | 第76-79页 |
一、改变固有的信息思维定式 | 第77-78页 |
二、关注、运用、分析相关信息 | 第78页 |
三、开放相关信息 | 第78-79页 |
第二节 技术创新 | 第79-81页 |
一、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 第79-80页 |
二、制定并应用统一的数据标准 | 第80-81页 |
三、提高数据整理、分析、预测能力 | 第81页 |
第三节 完善网络信息的大数据管理机制 | 第81-93页 |
一、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 | 第82-84页 |
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 第84-88页 |
三、网络舆情控制应对机制 | 第88-91页 |
四、网络舆情评价评估机制 | 第91-93页 |
第四节 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 第93-101页 |
一、打造政务网媒引导集群 | 第94-95页 |
二、引领微时代舆论走向 | 第95-97页 |
三、增强主流媒体权威 | 第97-101页 |
结束语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