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一)案例的内涵及特点 | 第14-15页 |
1. 案例的内涵 | 第14页 |
2. 案例的特点 | 第14-15页 |
3.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案例的特点 | 第15页 |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 第15-17页 |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 第15-16页 |
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三)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7页 |
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7-18页 |
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第18-19页 |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23页 |
(一)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 适应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 第19页 |
2. 改革高中哲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 第19-20页 |
3. 适应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变化的要求 | 第20页 |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0-23页 |
1. 教学设备现代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 第20页 |
2. 高中生心理特点提供了主观条件 | 第20-21页 |
3. 教材本身的案例提供了丰富素材 | 第21-23页 |
三、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课前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1. 课前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2. 课前准备阶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二)案例教学法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1. 案例教学法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2. 案例教学法各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1. 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2. 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四、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 第26-44页 |
(一)案例教学法课前准备阶段 | 第26-31页 |
1. 教师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 | 第26-30页 |
2. 学生观念调整和预习 | 第30-31页 |
(二)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阶段 | 第31-35页 |
1. 呈现案例实施案例教学 | 第31-32页 |
2. 巧妙提问推动案例教学 | 第32-33页 |
3. 讨论分析完成案例教学 | 第33-34页 |
4. 师生总结巩固案例教学 | 第34-35页 |
(三)案例教学法课后反思阶段 | 第35-39页 |
1. 学生撰写反思总结 | 第35-37页 |
2. 教师撰写反思总结 | 第37-39页 |
(四)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实施中注意事项 | 第39-44页 |
1. 课前准备中教师和学生的注意事项 | 第39-41页 |
2. 课堂实施中小组分工和课堂时间分配的注意事项 | 第41-42页 |
3. 案例教学法课后反思阶段的注意事项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