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法教义学观念的历史演变与逻辑展开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0-12页
2 法教义学观念的历史演变第12-25页
    2.1 “教义”的词源研究第12-13页
    2.2 神学教义学与法教义学第13-14页
    2.3 注释法学与法教义学第14-15页
    2.4 历史法学与法教义学第15-16页
    2.5 概念法学与法教义学第16-18页
        2.5.1 普赫塔的法教义学观念第16页
        2.5.2 耶林的法教义学观念第16-17页
        2.5.3 概念法学对法教义学的影响第17-18页
    2.6 法教义学的当代转变第18-23页
        2.6.1 法教义学观念转向的背景第19-20页
        2.6.2 法教义学观念转向的表现第20-21页
        2.6.3 当下方法论之争的一个概览第21-23页
    2.7 小结:走向开放的法教义学第23-25页
3 法教义学的理论立场第25-46页
    3.1 法教义学指向实在法规范第25-32页
        3.1.1 以实在法为基础和界限第25-27页
        3.1.2 对价值判断有戒备的开放第27-29页
        3.1.3 对社科知识有选择的吸纳第29-30页
        3.1.4 对立法的依赖与支撑第30-31页
        3.1.5 知识的地方性与普适性的辩证统一第31-32页
    3.2 法教义学指向体系思维第32-34页
        3.2.1 何为体系思维第32-33页
        3.2.2 如何体系思维第33-34页
    3.3 法教义学指向司法裁判第34-39页
        3.3.1 主张司法中心主义第34-36页
        3.3.2 主张法律对裁判的约束作用第36-37页
        3.3.3 主张司法裁判的法律属性第37-39页
    3.4 法教义学指向规范研究第39-44页
        3.4.1 法律规范的规范属性第39-41页
        3.4.2 对于规范的规范性立场第41-43页
        3.4.3 经验研究的辅助作用第43-44页
    3.5 小结:认真对待法律规范第44-46页
4 法教义学的实践功能第46-53页
    4.1 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格第46-47页
    4.2 减轻论证负担与限制恣意第47页
    4.3 沟通功能与学科自主性第47-49页
    4.4 形式法治与法的安定性第49-50页
    4.5 社会整合与信念凝聚第50-51页
    4.6 小结:回到现实语境第51-53页
5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作者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民作为立法提案权主体研究
下一篇:不正当网络删帖行为的法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