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历史与分布 | 第13-14页 |
1.2.1 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1) | 第13页 |
1.2.2 鸭星状病毒(Duck astrovirus) | 第13-14页 |
1.2.3 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3) | 第14页 |
1.3 病原学特性 | 第14-17页 |
1.3.1 DHAV-1的病原学特性 | 第14-16页 |
1.3.2 DHAV-3的病原学特性 | 第16-17页 |
1.4 流行病学与发病特征 | 第17页 |
1.4.1 DHAV-1流行病学与发病特征 | 第17页 |
1.4.2 DHAV-3流行病学与发病特征 | 第17页 |
1.5 诊断方法与防治 | 第17-21页 |
1.5.1 DVH的诊断 | 第17-21页 |
1.5.2 DVH的防治 | 第21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DHAV的分离鉴定 | 第22-35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1 病料、毒株和试验动物 | 第22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3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病毒的分离 | 第23页 |
2.3.2 病毒的鉴定 | 第23-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4.1 细菌分离结果 | 第26页 |
2.4.2 血凝试验结果 | 第26页 |
2.4.3 病毒分离结果 | 第26-27页 |
2.4.4 病毒鉴定结果 | 第27-32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32-35页 |
2.5.1 讨论 | 第32-33页 |
2.5.2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VP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5-45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2.1 毒株来源 | 第35-36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3.2.3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3.3.1 试剂的配制 | 第36页 |
3.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6页 |
3.3.3 序列测定分析 | 第36-3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DHAV-1卵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58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4.2.1 抗原毒株及标准抗体 | 第45-46页 |
4.2.2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4.2.3 主要器材 | 第46页 |
4.2.4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6-50页 |
4.3.1 标准抗原的增值纯化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46页 |
4.3.2 卵黄抗体的提取 | 第46-47页 |
4.3.3 ELISA试剂的配制 | 第47-48页 |
4.3.4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8-50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4.1 抗原的制备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4.4.2 卵黄抗体的提取 | 第51-52页 |
4.4.3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52-55页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55-58页 |
4.5.1 包被抗原的制备 | 第55-56页 |
4.5.2 卵黄抗体的提取 | 第56页 |
4.5.3 ELISA检测法的建立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论文发表情况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