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新城疫病毒(NDV)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1.1 新城疫 | 第10页 |
1.1.2 新城疫病毒简介 | 第10页 |
1.1.3 新城疫病毒结构及功能 | 第10-11页 |
1.1.4 新城疫病毒的复制 | 第11-12页 |
1.2 单链抗体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单链抗体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2.2 单链抗体的制备 | 第13-14页 |
1.2.3 单链抗体的表达系统 | 第14-16页 |
1.2.4 单链抗体的纯化 | 第16页 |
1.2.5 单链抗体的应用 | 第16页 |
1.3 转基因鸡的生产 | 第16-23页 |
1.3.1 转基因动物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1.3.3 转基因鸡在蛋白生产中的应用——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 | 第17-18页 |
1.3.4 PGC介导的转基因鸡的生产 | 第18-20页 |
1.3.5 以PiggyBac转座子为载体的转基因鸡的生产 | 第20-23页 |
1.4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的DF-1细胞系的建立 | 第24-44页 |
前言 | 第24页 |
2.1 材料 | 第24-27页 |
2.1.1 主要设备 | 第24-25页 |
2.1.2 试剂、菌种、质粒 | 第25-26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6-27页 |
2.2 相关分子实验基本方法 | 第27-29页 |
2.2.1 PCR扩增反应 | 第27页 |
2.2.2 制粒提取 | 第27-28页 |
2.2.3 酶切方法 | 第28页 |
2.2.4 连接反应 | 第28-29页 |
2.2.5 E.coli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9页 |
2.2.6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9页 |
2.3 贴壁细胞培养基本操作 | 第29-30页 |
2.3.1 细胞复苏 | 第29页 |
2.3.2 细胞传代 | 第29-30页 |
2.3.3 细胞冻存 | 第30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2.4.1 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质粒的构建 | 第30-33页 |
2.4.2 pB315B-EF1α-puro-GFP-ScFv质粒构建 | 第33页 |
2.4.3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scFv)细胞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2.5.1 scFv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4-36页 |
2.5.2 pB513B-EF1α-puro-pGFP-scFv质粒构建 | 第36页 |
2.5.3 筛选稳定转染DF-1细胞的最佳嘌呤霉素浓度确定 | 第36-38页 |
2.5.4 PiggyBac转座子系统在不同细胞的转染效率 | 第38-39页 |
2.5.5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细胞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2.6 讨论 | 第40-43页 |
2.7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在细胞中表达的检测及功能研究 | 第44-59页 |
前言 | 第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1.1 仪器 | 第44-45页 |
3.1.2 实验试剂与细胞 | 第45页 |
3.1.3 细胞 | 第45页 |
3.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5-4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3.3.1 RT-PCR检测抗新城病毒单链抗体在细胞中的转录水平 | 第46-48页 |
3.3.2 蛋白检测抗新城疫抗体在细胞中的表达量 | 第48-50页 |
3.3.3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DF-1细胞抗新城疫病毒活性检测 | 第50-51页 |
3.4 结果 | 第51-53页 |
3.4.1 抗新城病毒单链抗体基因在细胞中的mRNA水平检测 | 第51页 |
3.4.2 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 | 第51-53页 |
3.5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细胞对新城疫病毒的抗性检测 | 第53-56页 |
3.5.1 DF-1细胞感染新城疫病毒的TCID50检测 | 第53-55页 |
3.5.2 DF-1-CAG-scFv与DF-1-EF1α-scFv细胞抗新城疫病毒能力检测 | 第55-56页 |
3.6 讨论 | 第56-58页 |
3.7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的鸡原始生殖细胞(PGC)系的建立 | 第59-65页 |
前言 | 第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9-61页 |
4.1.1 仪器 | 第59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4.1.3 细胞 | 第60页 |
4.1.4 主要溶液配置 | 第60-6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4.2.1 嘌呤霉素对PGC最低致死浓度确定 | 第61页 |
4.2.2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的PGC细胞系的建立 | 第6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1-63页 |
4.3.1 嘌呤霉素对PGC细胞的最低致死浓度 | 第61-62页 |
4.3.2 稳定表达抗新城疫病毒单链抗体PGC细胞系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 讨论 | 第63-64页 |
4.5 小结 | 第64-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缩略词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