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丝绸之路历史及现状 | 第13-15页 |
1.2.1 丝绸之路的历史 | 第13页 |
1.2.2 新时期的丝绸之路 | 第13-14页 |
1.2.3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潜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与贸易现状分析 | 第22-40页 |
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2.1.1 沿线国家范围确定 | 第22-23页 |
2.1.2 沿线国家经济及人口现状 | 第23-26页 |
2.2 中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2.2.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2.2.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2.3 沿线64国经济与贸易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2.3.1 沿线64国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2.3.2 中国对沿线64国贸易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2.4 欧盟28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情况 | 第34-39页 |
2.4.1 欧盟28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 第34-37页 |
2.4.2 欧盟国家与“一带一路” | 第37页 |
2.4.3 中国对欧盟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贸易引力模型方法研究 | 第40-52页 |
3.1 贸易引力模型基本研究 | 第40-42页 |
3.1.1 贸易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40-41页 |
3.1.2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41-42页 |
3.2 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42-46页 |
3.2.1 贸易引力方程的拓展研究 | 第42-43页 |
3.2.2 贸易引力模型影响因素探讨 | 第43-46页 |
3.3 面板数据的检验 | 第46-48页 |
3.3.1 面板数据引力模型 | 第46-47页 |
3.3.2 面板数据检验 | 第47-48页 |
3.4 模型拟合方法选择 | 第48-51页 |
3.4.1 模型拟合方法的一般研究 | 第48-49页 |
3.4.2 模型拟合方法的验证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 第52-73页 |
4.1 引力模型构建及面板数据说明 | 第52-53页 |
4.2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5页 |
4.2.1 81国总样本回归分析 | 第54-56页 |
4.2.2 中国对欧盟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4.2.3 沿线64个国家样本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4.2.4 中国对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3页 |
4.2.5 影响因素变化趋势探讨 | 第63-65页 |
4.3 出口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 | 第65-70页 |
4.3.1 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 第65-66页 |
4.3.2 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 第66-69页 |
4.3.3 中国对陆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3-76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政策建议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