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厂论文--工厂设备及安装论文

重型汽车装配线的平衡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装配线平衡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1-12页
    1.4 论文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装配线平衡基础理论第13-19页
    2.1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基本概念第13-14页
    2.2 装配线作业平衡的基本方法第14-18页
        2.2.1 数学分析方法第14页
        2.2.2 启发式方法第14-17页
        2.2.3 工业工程管理方法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陕汽特种车事业部装配线现状分析第19-37页
    3.1 陕汽产品品类及特种车总装配线简介第19-23页
        3.1.1 特种车事业部装配线简介第19-22页
        3.1.2 特种车事业部产品品类简介第22-23页
    3.2 生产组织模式的介绍第23-25页
    3.3 影响装配线平衡因素的分析第25-31页
    3.4 影响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第31-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装配线平衡的优化第37-60页
    4.1 装配过程工艺流程的分析第37-41页
    4.2 装配作业工序(作业单元)第41-43页
    4.3 装配作业标准时间研究第43-51页
        4.3.1 基本标准时间的测定第43-51页
        4.3.2 单件时间计算举例:第51页
    4.4 装配线标准时间测定第51-53页
    4.5 数学算法的设计第53-54页
        4.5.1 建立数学模型第53-54页
        4.5.2 基于分级位置权法(RPW算法)运算步骤第54页
    4.6 优化前的装配线作业安排第54-57页
    4.7 基于遗传算法的可行解第57-58页
    4.8 优化后效果验证第58-59页
    4.9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混装生产线平衡研究第60-65页
    5.1 混装线平衡解决方案第60-61页
    5.2 混装线平衡数学模型第61-62页
    5.3 混装车型作业优化解决思路第62-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和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页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卡车SCR箱催化器总成压装设备设计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及模糊PID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