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缩写词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40页 |
1 绵羊MHC基因研究 | 第13-31页 |
1.1 绵羊MHC的结构 | 第13-25页 |
1.2 MHC基因遗传多态性 | 第25-28页 |
1.3 MHC与畜禽抗病性 | 第28-31页 |
2 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 第31-39页 |
2.1 病原学 | 第31-32页 |
2.2 流行病学 | 第32页 |
2.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32-33页 |
2.4 致病性和致病机理 | 第33-35页 |
2.5 MO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 第35-38页 |
2.6 预防与治疗 | 第38-39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盘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诊断 | 第40-5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5页 |
1.1 材料 | 第40-42页 |
1.2 方法 | 第42-45页 |
2 结果 | 第45-49页 |
2.1 分离与纯化 | 第45页 |
2.2 形态观察及Dienes染色 | 第45-46页 |
2.3 生化反应 | 第46页 |
2.4 PCR检测 | 第46-47页 |
2.5 人工感染试验 | 第47-4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盘羊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1.1 材料 | 第51-52页 |
1.2 方法 | 第52-53页 |
2 结果 | 第53-56页 |
2.1 PCR反应条件优化 | 第54-55页 |
2.2 PCR检测敏感性试验 | 第55-56页 |
2.3 PCR特异性试验 | 第56页 |
2.4 临床应用 | 第5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盘羊、巴什拜羊OLA-DRB3 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相关性研究 | 第58-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5页 |
1.1 材料 | 第5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9-63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65页 |
2 结果 | 第65-73页 |
2.1 PCR扩增 | 第65-66页 |
2.2 PCR-RFLP分析 | 第66-67页 |
2.3 OLA-DRB3 第2外显子基因型及其频率 | 第67-68页 |
2.4 OLA-DRB3 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 第68-69页 |
2.5 PCR产物测序结果 | 第69页 |
2.6 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 | 第69-70页 |
2.7 群体遗传多态指标计算结果 | 第70页 |
2.8 OLA-DRB3 基因多态性与M.O抗性或易感性分析 | 第70-7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盘羊、巴什拜羊OLA-DRB1 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相关性研究 | 第76-8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7-80页 |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80页 |
2 结果 | 第80-87页 |
2.1 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80页 |
2.2 PCR-RFLP结果 | 第80-82页 |
2.3 OLA-DRB1 第2外显子基因型及频率 | 第82-83页 |
2.4 OLA-DRB1 第2外显子的复等位基因及频率 | 第83页 |
2.5 PCR产物测序结果 | 第83-84页 |
2.6 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 第84页 |
2.7 群体遗传多态指标结果 | 第84-85页 |
2.8 OLA-DRB1 基因多态性与M.O抗性或易感性分析 | 第85-8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创新点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5页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