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1.1 凯伦藻属概述 | 第11-21页 |
1.1.1 分类学与形态学 | 第11-12页 |
1.1.2 生活史 | 第12-13页 |
1.1.3 生理生态学 | 第13-19页 |
1.1.4 赤潮生态学 | 第19-21页 |
1.2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的影响 | 第21-23页 |
1.2.1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2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3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23页 |
1.3 多溴联苯醚(PBDEs)在水体中的分布及对藻类的影响 | 第23-25页 |
1.3.1 PBDEs在水体中的分布 | 第23-24页 |
1.3.2 PBDEs对藻类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页 |
2 UV-B辐射增强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25-4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微藻的培养体系 | 第25-26页 |
2.1.2 UV-B辐照体系 | 第26页 |
2.1.3 种群增长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4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 第27-29页 |
2.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2.2.1 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种群密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2 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 | 第31-41页 |
2.3 讨论 | 第41-44页 |
2.3.1 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种群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2.3.2 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41-44页 |
2.4 小结 | 第44页 |
3. BDE-47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44-6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3.1.1 微藻的培养体系 | 第44页 |
3.1.2 BDE-47急性毒性实验体系及方法 | 第44-45页 |
3.1.3 种群增长的测定 | 第45页 |
3.1.4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 第45-46页 |
3.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0页 |
3.2.1 DMSO对米氏凯伦藻的NOEC值 | 第46-47页 |
3.2.2 BDE-47对米氏凯伦藻种群生长的影响 | 第47-49页 |
3.2.3 BDE-47对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 第49-60页 |
3.3 讨论 | 第60-61页 |
3.3.1 BDE-47对米氏凯伦藻种群生长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2 DE-47对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61页 |
3.4 小结 | 第61-62页 |
4 BDE-47及UV-B辐射增强的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种群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62-8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4.1.1 微藻的培养体系 | 第62页 |
4.1.2 联合毒性实验体系 | 第62页 |
4.1.3 种群密度的测定 | 第62页 |
4.1.4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 第62-63页 |
4.1.5 米氏凯伦藻细胞超微结构 | 第63页 |
4.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8页 |
4.2.1 米氏凯伦藻种群密度变化 | 第63-65页 |
4.2.2 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 | 第65-77页 |
4.2.3 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 讨论 | 第78-80页 |
4.3.1 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种群生长的影响 | 第78页 |
4.3.2 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3 联合作用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6 创新点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