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东太平洋结核区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3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5页
    1 深海多金属结核区第14页
    2 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形成第14-17页
        2.1 生物矿化作用第14-15页
        2.2 生物矿化作用的分类第15-17页
    3 微生物与锰结核的形成第17-18页
    4 多金属结核区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18-19页
    5 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第19-24页
        5.1 基于遗传学的分类鉴定第19-21页
        5.2 表型特征鉴定第21-23页
        5.3 快速鉴定系统的应用第23-24页
    6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东太平洋深海结核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第25-53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5-28页
        1.1 本章所用主要仪器第25-26页
        1.2 试剂及培养基第26-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1 样品采集第28-29页
        2.2 菌株的分离培养及保藏第29页
        2.3 分离菌株的性质研究第29-30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48页
        3.1 菌株的分离培养及测序第30-42页
        3.2 菌株的系统发生学分析第42-43页
        3.3 利用K平板法筛选具有锰氧化活性的菌株结果第43页
        3.4 利用LBB法筛选具有锰氧化活性的菌株结果第43页
        3.5 酶学性质筛选结果第43-48页
    4 讨论第48-53页
第三章 海洋新菌海水德沃斯菌(Devosia aquimarina sp.nov.)的分类鉴定第53-65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3-54页
        1.1 实验仪器第53页
        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第53-54页
    2 实验方法第54-59页
        2.1 遗传学分类鉴定第54-55页
        2.2 形态学特征第55页
        2.3 生理生化特征第55-59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3.1 基于遗传学的分类结果第59-61页
        3.2 基于表型特征的鉴定结果第61-64页
    4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海水玫瑰菌(Roseivivax marinus sp.nov.)的分类鉴定第65-71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2.1 基于遗传学的鉴定结果第66-67页
        2.2 基于表型特征的鉴定结果第67-70页
    3 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南海缓慢喜盐菌(Salipiger nanhaiensis sp.nov.)的分类鉴定第71-76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1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1-75页
        2.1 遗传学鉴定结果第71-73页
        2.2 表型特征鉴定结果第73-75页
    3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第76-77页
创新点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附录溶液配方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个人简历第87页
发表的或正在撰写的学术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都市圈热环境遥感研究
下一篇:BDE-47及UV-B辐射的联合作用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