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中的利益平衡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23页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3-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本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第21-23页
1 基本概念第23-56页
    1.1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第23-38页
        1.1.1 基本概念第23-31页
        1.1.2 相关概念区分第31-35页
        1.1.3 分类第35-38页
    1.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第38-43页
        1.2.1 参与主体第40-42页
        1.2.2 适用对象第42-43页
        1.2.3 小结第43页
    1.3 利益平衡第43-56页
        1.3.1 概述第43-44页
        1.3.2 利益平衡:理论、目标还是工具?第44-46页
        1.3.3 知识产权、获取和惠益分享与利益平衡第46-56页
2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的利益失衡第56-84页
    2.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和国内法现状第56-65页
        2.1.1 利益失衡国际法概述第56-60页
        2.1.2 利益失衡国内法现状第60-65页
    2.2 利益失衡的表现第65-80页
        2.2.1 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第66-70页
        2.2.2 使用者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第70-77页
        2.2.3 提供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失衡和具体表现第77-79页
        2.2.4 小结第79-80页
    2.3 利益平衡引入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第80-84页
        2.3.1 有助于保护专门权利第80页
        2.3.2 有助于实现各国际公约设定的目标第80-81页
        2.3.3 有助于提高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利用效率第81-82页
        2.3.4 有助于监督正当获取和使用第82-83页
        2.3.5 小结第83-84页
3 获取和惠益分享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标准第84-95页
    3.1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第84-87页
        3.1.1 价值位阶原则第84-86页
        3.1.2 比例原则第86页
        3.1.3 互惠互利原则第86-87页
    3.2 利益平衡的具体标准第87-95页
        3.2.1 公共利益优位第87-90页
        3.2.2 尊重在先利益第90-92页
        3.2.3 最小利益损害第92-94页
        3.2.4 小结第94-95页
4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中利益平衡的国际法努力第95-111页
    4.1 概述第95页
    4.2 创设表达机制第95-102页
        4.2.1 设立目标第95-96页
        4.2.2 适用情形第96-97页
        4.2.3 具体制度第97-102页
        4.2.4 小结第102页
    4.3 完善运行机制第102-106页
        4.3.1 创设意义第102-103页
        4.3.2 运行机制现状第103-105页
        4.3.3 小结第105-106页
    4.4 创设救济机制第106-109页
        4.4.1 设立目标第106页
        4.4.2 适用条件第106-107页
        4.4.3 具体方式第107-109页
    4.5 小结第109-111页
5 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利益平衡的国内法安排第111-136页
    5.1 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国内法制现状第111-127页
        5.1.1 立法现状第111-117页
        5.1.2 监督管理体制现状第117-120页
        5.1.3 具体制度现状第120-125页
        5.1.4 评估第125-127页
    5.2 完善我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保护的对策第127-136页
        5.2.1 立法层面第127-129页
        5.2.2 监督管理体制层面第129-131页
        5.2.3 具体制度层面第131-135页
        5.2.4 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1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51-152页
后记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房屋租赁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