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5-22页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第16-18页
        1.2.2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第18-19页
    1.3 研究的对象与难点第19-20页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21页
        1.4.1 系统分析的方法第20页
        1.4.2 比较分析的方法第20页
        1.4.3 实证分析的方法第20-21页
        1.4.4 历史分析的方法第21页
    1.5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1 水资源管理基础问题之探讨第22-38页
    1.1 水资源管理概述第22-26页
        1.1.1 水资源概念的界定第22-23页
        1.1.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第23-24页
        1.1.3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分析第24-25页
        1.1.4 我国水资源概况及现状第25-26页
    1.2 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6-31页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6-27页
        1.2.2 现代产权理论第27-28页
        1.2.3 外部性理论第28-29页
        1.2.4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第29-30页
        1.2.5 搭便车理论第30-31页
    1.3 水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其统筹第31-33页
    1.4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与手段第33-38页
        1.4.1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第33-36页
        1.4.2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第36-38页
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38-50页
    2.1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之沿革第38-41页
        2.1.1 我国水行政管理体制历史回顾第38-39页
        2.1.2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沿革第39-41页
    2.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背景第41-44页
        2.2.1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迫切需求第41-42页
        2.2.2 水利战略地位的不断演进第42-43页
        2.2.3 土地管理及节能减排制度的实践基础第43-44页
    2.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44-46页
        2.3.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第44-45页
        2.3.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确立第45页
        2.3.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第45-46页
    2.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特点及意义第46-50页
        2.4.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成第47页
        2.4.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第47-48页
        2.4.3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第48-50页
3 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第50-64页
    3.1 用水总量控制之概述第50-54页
        3.1.1 基本概念第50-51页
        3.1.2 用水总量控制工作的管理体制第51页
        3.1.3 用水总量控制的相关工作基础第51-52页
        3.1.4 国外及地方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52-54页
    3.2 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之创新第54-59页
        3.2.1 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第54-57页
        3.2.2 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创新之研究第57-59页
    3.3 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之反思第59-64页
        3.3.1 关于水资源的配置第60-61页
        3.3.2 关于水权制度建设第61-62页
        3.3.3 关于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第62-64页
4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第64-76页
    4.1 用水效率控制之概述第64-69页
        4.1.1 基本概念第64-65页
        4.1.2 用水效率控制工作的管理体制第65-66页
        4.1.3 用水效率控制的相关工作基础第66-67页
        4.1.4 国外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67-69页
    4.2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之创新第69-73页
        4.2.1 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第70页
        4.2.2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创新之研究第70-73页
    4.3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之反思第73-76页
        4.3.1 关于市场机制在节水中的作用第73-74页
        4.3.2 关于节水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第74页
        4.3.3 关于建设项目的节水管理第74-76页
5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第76-91页
    5.1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之概述第76-81页
        5.1.1 基本概念第76-78页
        5.1.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工作的管理体制第78页
        5.1.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相关工作基础第78-79页
        5.1.4 国外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79-81页
    5.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之创新第81-86页
        5.2.1 现行法律规定的相关规定第81-82页
        5.2.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创新之研究第82-86页
    5.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之反思第86-91页
        5.3.1 关于水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第86-87页
        5.3.2 与水污染防治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第87-89页
        5.3.3 关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第89-91页
6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第91-103页
    6.1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之概述第91-94页
        6.1.1 主要考虑第91-92页
        6.1.2 现行干部考核体系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第92-93页
        6.1.3 其他行业及地方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93-94页
    6.2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之分析第94-98页
        6.2.1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第95页
        6.2.2 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创新之研究第95-98页
    6.3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之反思第98-103页
        6.3.1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责任制度第98-99页
        6.3.2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制度第99-100页
        6.3.3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权力约束机制第100-103页
7 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第103-129页
    7.1 列为基本国策第103-105页
        7.1.1 基本国策的概念第103-104页
        7.1.2 环境与资源领域现行的基本国策第104页
        7.1.3 将严格水资源管理提升为基本国策第104-105页
    7.2 创新管理体制第105-110页
        7.2.1 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第105-106页
        7.2.2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第106-108页
        7.2.3 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第108-109页
        7.2.4 优化水资源保护工作体系第109-110页
        7.2.5 调整节水管理体制第110页
    7.3 完善法律体系第110-114页
        7.3.1 适时修订水法第112页
        7.3.2 调整相关法律制度第112-113页
        7.3.3 建立健全配套法律体系第113-114页
    7.4 强化法律实施第114-117页
        7.4.1 不断完善制度执行机制第115页
        7.4.2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度第115-116页
        7.4.3 完善责任司法追究机制第116页
        7.4.4 及时调整部门职责分工第116-117页
    7.5 参与宏观调控第117-122页
        7.5.1 运用水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第117-119页
        7.5.2 探索建立水土资源联合调控法律机制第119-122页
    7.6 发挥市场作用第122-125页
        7.6.1 建立水权水市场第122-124页
        7.6.2 推进水价改革第124-125页
    7.7 推动公众参与第125-127页
    7.8 其他措施手段第127-129页
        7.8.1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第127页
        7.8.2 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第127-128页
        7.8.3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第128-129页
结语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35-136页
后记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功能因境及其治理研究
下一篇:论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中的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