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西樵企业群体事件管理现状 | 第17-27页 |
2.1 西樵产业发展概况 | 第17页 |
2.2 企业群体性事件与应急管理现状 | 第17-22页 |
2.2.1 组织机构设置 | 第19-20页 |
2.2.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 第20-21页 |
2.2.3 应急管理预案与应急演练 | 第21页 |
2.2.4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与任务 | 第21-22页 |
2.3 企业群体事件类型和典型处置案例 | 第22-26页 |
2.3.1 由房地产开发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和处置案例 | 第22-23页 |
2.3.2 由工业生产污染环境引发的群体事件 | 第23-24页 |
2.3.3 由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事件 | 第24页 |
2.3.4 由经济合同引发的群体事件 | 第24-25页 |
2.3.5 企业突发事故演化升级到群体性事件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企业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与应急管理问题诊断 | 第27-33页 |
3.1 应急管理生命周期―急管模型 | 第27页 |
3.2 西樵镇企业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问题诊断 | 第27-30页 |
3.2.1 企业主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缺乏导致预防意识不足 | 第28页 |
3.2.2 应急管理体系中预警机制环节薄弱 | 第28-29页 |
3.2.3 政府执政理念方面偏差:片面认识企业群体性事件 | 第29页 |
3.2.4 应急管理处置手段和策略单一 | 第29-30页 |
3.3 基于“F”模型的西樵镇企业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问题探讨 | 第30-32页 |
3.3.1 企业群体性事件的征兆期:缺乏有针对性的预警预备工作 | 第30-31页 |
3.3.2 企业群体性事件的发作期:快速反应手段效果不佳 | 第31页 |
3.3.3 企业群体性事件的延续期:恢复重建不足 | 第31-32页 |
3.3.4 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痊愈期:评估学习不全面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西樵镇企业群体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3-37页 |
4.1 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33-34页 |
4.2 企业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4.2.1 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34-35页 |
4.2.2 企业不正当竞争及经营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35页 |
4.2.3 生产负外部性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西樵镇企业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对策措施 | 第37-40页 |
5.1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 第37-38页 |
5.2 强化企业群体性事件预警和监测机制建设 | 第38页 |
5.3 转变执政理念,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性 | 第38-39页 |
5.4 企业与政府建立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 | 第3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