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以邻羟基(氨基)苯炔类化合物为底物的相关反应概述 | 第9-17页 |
1.2.1 环化反应-合成苯并呋喃和吲哚等杂环化合物 | 第9-13页 |
1.2.2 过渡金属催化的官能团迁移反应 | 第13-15页 |
1.2.3 以邻羟基苯炔衍生物为底物的其它反应 | 第15-17页 |
1.3 邻羟基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相关合成方法介绍 | 第17-23页 |
1.3.1 Wittig反应合成邻羟基二苯乙烯衍生物 | 第18-19页 |
1.3.2 Heck反应合成邻羟基二苯乙烯衍生物 | 第19-22页 |
1.3.3 其它氧化偶联方法合成邻羟基二苯乙烯衍生物 | 第22-23页 |
1.4 以邻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底物的相关反应概述 | 第23-26页 |
1.4.1 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 | 第23-24页 |
1.4.2 氧化反应 | 第24-25页 |
1.4.2.1 合成邻羟基苄基酮化合物 | 第24-25页 |
1.4.2.2 合成邻羟基苄基醇化合物 | 第25页 |
1.4.2.3 氧化加氢反应 | 第25页 |
1.4.3 环化反应-合成苯并二氢呋喃衍生物 | 第25-26页 |
1.5 小结-课题的引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过渡金属铑催化炔烃的硼化/质子化串联反应研究 | 第28-50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过渡金属铑催化炔烃的硼化/质子化串联反应模板的建立 | 第29页 |
2.3 过渡金属铑催化炔烃的硼化/质子化串联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37页 |
2.3.1 对反应催化剂的优化 | 第30-31页 |
2.3.2 对反应溶剂的优化 | 第31-32页 |
2.3.3 对碱的优化 | 第32-34页 |
2.3.4 对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的优化 | 第34-35页 |
2.3.5 对配体和氢源的优化 | 第35-37页 |
2.3.6 对反应条件优化结果的总结 | 第37页 |
2.4 反应底物官能团容忍性的研究 | 第37-42页 |
2.5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42-48页 |
2.5.1 反式结构的鉴定 | 第42-47页 |
2.5.1.1 产物 6c的单晶培养 | 第42页 |
2.5.1.2 产物 6c的单晶构型 | 第42-47页 |
2.5.2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47-48页 |
2.6 课题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50-66页 |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0-52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3.1.2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50-51页 |
3.1.3 常用试剂的处理 | 第51-52页 |
3.2 实验操作 | 第52-59页 |
3.2.1 底物的合成 | 第52-58页 |
3.2.2 催化实验操作 | 第58-59页 |
3.3 化合物鉴定 | 第59-6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 | 第7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