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理论背景 | 第10-17页 |
1.1 量子化学简介 | 第10-13页 |
1.1.1 量子化学简史 | 第10-11页 |
1.1.2 量子化学基本假设 | 第11-13页 |
1.2 过渡态理论 | 第13-14页 |
1.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4-15页 |
1.3.1 Thomas-Fermi模型 | 第14页 |
1.3.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14-15页 |
1.3.3 Kohn -Sham(KS)方程 | 第15页 |
1.4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IRC)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2.1 有机小分子催化 | 第17-23页 |
2.1.1 有机小分子催化简介 | 第17-18页 |
2.1.2 脯氨酸及其衍生物类催化剂发展简史 | 第18-19页 |
2.1.3 脯氨酸及其衍生物类催化剂的应用 | 第19-23页 |
2.2 吡啶[2,3-d]嘧啶类化合物 | 第23-25页 |
2.2.1 吡啶[2,3-d]嘧啶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23-24页 |
2.2.2 吡啶[2,3-d]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2.3 课题一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2.3.1 课题一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3.2 课题一的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4 吡唑[3,4-b]吡啶类化合物 | 第27-29页 |
2.4.1 吡唑[3,4-b]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27页 |
2.4.2 吡唑[3,4-b]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7-29页 |
2.5 课题二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2页 |
2.5.1 课题二的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2.5.2 课题二的意义 | 第31-32页 |
第三章L-脯氨酸催化的吡啶[2,3-d]嘧啶类化合物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2-67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环境和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2.1 实验环境 | 第32页 |
3.2.2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3-66页 |
3.3.1 反应一 | 第36-54页 |
3.3.2 反应二 | 第54-66页 |
3.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L-脯氨酸催化的吡唑[3,4-b]吡啶类化合物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67-81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实验环境和计算方法 | 第67页 |
4.3 反应机理的设计 | 第67-69页 |
4.4 结果和讨论 | 第69-80页 |
4.4.1 R1到M3的过程 | 第69页 |
4.4.2 M3到M5的过程 | 第69-71页 |
4.4.3 M5到M8的过程 | 第71-74页 |
4.4.4 M8到M10的过程 | 第74-77页 |
4.4.5 M10到P的过程 | 第77-79页 |
4.4.6 R1到P过程中的能垒 | 第79-80页 |
4.5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