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的图文写真:《上海画报》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二) 量化分析法 | 第17-19页 |
| (三) 比较研究法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上海画报》的历史梳理 | 第20-29页 |
| 一、《上海画报》前的画报业发展回顾 | 第20-22页 |
| (一) 画报“始祖”《点石斋画报》 | 第20-21页 |
| (二) 铜锌版印刷术的革新 | 第21-22页 |
| (三) 报纸摄影附刊与摄影画报的兴起 | 第22页 |
| 二、《上海画报》创办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22-23页 |
| 三、《上海画报》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23-29页 |
| (一) 毕倚虹主持阶段 | 第23-26页 |
| (二) 周瘦鹃主持阶段 | 第26-27页 |
| (三) 钱芥尘主持阶段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上海画报》的内容及特色分析 | 第29-77页 |
| 一、《上海画报》的编辑思想 | 第29-35页 |
| (一) 《上海画报》的办报方针 | 第29-30页 |
| (二) 《上海画报》的改版 | 第30-33页 |
| (三) 《上海画报》的纪念活动 | 第33-35页 |
| 二、“优美而名贵”的照片 | 第35-54页 |
| (一) 新闻照片 | 第36-40页 |
| (二) 肖像摄影 | 第40-50页 |
| (三) 景物摄影 | 第50-52页 |
| (四) 电影剧照 | 第52-54页 |
| 三、“新奇有兴趣”的文字 | 第54-62页 |
| (一) 时事新闻 | 第55-58页 |
| (二) 小品文字 | 第58-59页 |
| (三) 轶事掌故 | 第59-61页 |
| (四) 人物小记 | 第61-62页 |
| 四、“楚楚而可观”的文艺 | 第62-77页 |
| (一) 绘画 | 第63-65页 |
| (二) 手迹 | 第65-71页 |
| (三) 漫画 | 第71-74页 |
| (四) 小说连载和诗词 | 第74-77页 |
| 第四章 《上海画报》的传播效果及意义 | 第77-86页 |
| 一、“旧瓶新酒”:新旧文化的融合 | 第77-80页 |
| (一) 《上海画报》的“新” | 第77-79页 |
| (二) 《上海画报》的“旧” | 第79-80页 |
| 二、“图文写真”:历史文献的记录 | 第80-83页 |
| 三、“看与被看”:视觉现代性表征 | 第83-86页 |
| (一) 传播技术与视觉现代性 | 第84页 |
| (二) 视觉传播与视觉现代性 | 第84-86页 |
| 结语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