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群体性事件人群心理诉求分析及政府应对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发生机制第14-20页
    2.1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第14页
    2.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第14-16页
    2.3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第16-17页
    2.4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第17-20页
        2.4.1 引起社会震荡,破坏社会稳定第17-18页
        2.4.2 严重降低政府公信力第18页
        2.4.3 给国际对峙势力以可乘之机第18-20页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形成机理研究第20-30页
    3.1 群体性事件中个体心理分析第20-25页
        3.1.1 社会学习论第20-21页
        3.1.2 社会交换理论第21-22页
        3.1.3 社会认知论及场论第22页
        3.1.4 从众心理第22-23页
        3.1.5 去个性化作用下的法不责众心理第23页
        3.1.6 模仿与暗示第23-24页
        3.1.7 社会感染效应第24页
        3.1.8 失衡心理第24页
        3.1.9 不信任心理第24-25页
        3.1.10 造势心理第25页
    3.2 群体性事件中群体心理分析第25-26页
        3.2.1 社会促进效应与共生效应第25页
        3.2.2 态度转变模型第25页
        3.2.3 人际吸引与互动第25-26页
        3.2.4 信息沟通障碍第26页
        3.2.5 塔西佗效应第26页
    3.3 个体与群体交互心理分析第26-27页
        3.3.1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26-27页
        3.3.2 符号互动论第27页
    3.4 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心理形成的综合分析第27-30页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员心理诉求分析:以9·15西安打砸抢事件为例第30-38页
    4.1 西安9-15打砸抢事件的背景第30-31页
    4.2 西安打砸抢事件的经过第31页
    4.3 西安打砸抢事件的参与人员第31-32页
    4.4 西安打砸抢事件的参与人员的心理诉求及其影响第32-38页
        4.4.1 学生团体的心理诉求分析第32-33页
        4.4.2 社会人员的心理诉求分析第33-34页
        4.4.3 西安打砸抢事件心理学原因分析第34-35页
        4.4.4 西安打砸抢事件社会评价及影响第35-38页
第五章 基于社会心理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与处置第38-46页
    5.1 应用印象管理策略,重塑政府自身形象第38-41页
        5.1.1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第38-40页
        5.1.2 投其所好第40-41页
    5.2 从基层工作做起,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第41-42页
        5.2.1 完善利益诉求渠道,架构平等的社会沟通系统第41页
        5.2.2 通过阳性强化,淡化社会感染、学习与互动第41-42页
    5.3 及时应对,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控制第42-46页
        5.3.1 及时控制好关键节点第42-43页
        5.3.2 分化瓦解,消除从众心理第43-44页
        5.3.3 采取必要强制措施,去除法不责众心理第44页
        5.3.4 保持正规信息渠道通畅,化解谣言第44-45页
        5.3.5 用合理情绪疗法促使合理情绪的形成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现役边检站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D市某边检站为例
下一篇:天津东港边检站行政效能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