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3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4页
    (四) 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2. 实地调查法第14页
        3. 比较研究法第14页
    (五) 论文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第15-22页
    (一)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 城市的概念第15页
        2. 数字城市的概念第15页
        3. 城市管理的概念第15-16页
        4.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第16-17页
    (二) 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构成要素第17-18页
        1. 全新的管理手段第17页
        2. 科学设置监管分离组织结构第17页
        3. 完善的管理流程第17-18页
        4. 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方式第18页
    (三) 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第18-19页
        1. 信息收集第18页
        2. 案卷建立第18页
        3. 任务派遣第18页
        4. 任务处置第18页
        5. 信息反馈第18-19页
        6. 核查结案第19页
        7. 考核评价第19页
    (四) 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第19-20页
        1. 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第19页
        2. 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第19页
        3. 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第19-20页
    (五) 研究的基础理论第20-22页
        1.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0-21页
        2. 城市信息化理论第21-22页
三、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现状分析第22-36页
    (一)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背景、原因第22-23页
    (二) 温州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历程第23-24页
    (三)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系架构第24-31页
        1.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第24-25页
        2. 管理方法第25页
        3. 监管分离体系第25页
        4. 工作流程第25-27页
        5. 运行实例第27-31页
    (四)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成效第31-36页
四、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36-40页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38页
        1. 推广深度不够,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第36页
        2. 管理存在缺失脱节错位问题第36页
        3. 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第36-37页
        4. 队伍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第37页
        5.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第37-38页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0页
        1. 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第38页
        2. 现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制约第38-39页
        3. 管理队伍激励机制不健全第39页
        4. 市民素质不高第39-40页
五、优化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议第40-48页
    (一) 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知度第40页
        1. 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变革意义第40页
        2. 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第40页
    (二) 完善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制第40-43页
        1. 构建高位组织领导体系和立法、政策支撑第40-42页
        2. 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体系第42页
        3. 明确交叉工作边界第42-43页
    (三) 强化参与主体,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第43-44页
        1. 创新管理方式让全民皆城管第43页
        2. 由管理向服务思维模式转变第43-44页
    (四)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第44页
    (五) 健全考核评价及监督体系第44-46页
        1.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第44-45页
        2. 完善监督体系第45-46页
    (六) 全力打造服务品牌第46-48页
六、结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危机中的媒体社会责任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