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间协同关系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第16-19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9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农业保险理论的基本界定第19-20页
        2.1.1 农业保险的内涵第19页
        2.1.2 农业保险的特征第19页
        2.1.3 农业保险的作用第19-20页
    2.2 农业信贷理论的基本界定第20-21页
        2.2.1 农业信贷的内涵第20页
        2.2.2 农业信贷的特征第20-21页
        2.2.3 农业信贷的作用第21页
    2.3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发展一般理论第21-22页
        2.3.1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第21页
        2.3.2 金融共生理论第21-22页
        2.3.3 协同理论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互动发展历程第23-30页
    3.1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新阶段(1982-1992年)第23页
    3.2 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与农业小额信贷试点及全面推广阶段(1993-2004年)第23-24页
        3.2.1 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阶段(1993-2003年)第23-24页
        3.2.2 农业小额信贷试点初期及信贷活动全面推广阶段(1994-2004年)第24页
    3.3 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及快速发展与信贷活动全面发展阶段(2004-至今)第24-28页
        3.3.1 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与快速发展阶段(2004-至今)第24-26页
        3.3.2 农业小额信贷全面发展阶段(2005-至今)第26-28页
    3.4 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间发展关系评述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4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保险与信贷结合发展模式及效果评价第30-34页
    4.1 农业保险与信贷互动发展模式第30-32页
        4.1.1 新疆“农业保险+银行信贷”模式第30页
        4.1.2 陕西省“银保富”模式第30-31页
        4.1.3 安徽省“农业保险+小额信贷”模式第31页
        4.1.4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额信贷”模式第31-32页
    4.2 典型地区“农业保险+信贷”模式整体评价第32-33页
    4.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5 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4-42页
    5.1 VAR模型应用于协同关系分析的依据与模型研究假设第34页
        5.1.1 VAR模型应用于协同关系分析的依据第34页
        5.1.2 VAR模型的研究假设第34页
    5.2 VAR回归模型的构造第34-36页
        5.2.1 VAR回归模型介绍第34页
        5.2.2 VAR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建模步骤第34-36页
    5.3 VAR回归模型构建及检验结果第36-40页
        5.3.1 指标设计第36页
        5.3.2 数据来源及实证结果分析第36-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6 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2-45页
    6.1 因地制宜推广成功模式经验第42页
    6.2 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产品第42-43页
    6.3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第43页
    6.4 推广开展农业信贷保证保险第43-44页
    6.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7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巴彦村镇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