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基本范畴 | 第10-12页 |
(一) 问题的由来——科技是把双刃剑 | 第10页 |
(二) 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10-11页 |
(三) 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特定含义 | 第11-12页 |
二、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理论价值 | 第12-16页 |
(一)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 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利于平衡当事人诉讼地位 | 第13-14页 |
(三) 专家辅助人制度能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 第14-15页 |
(四)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直接言词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五) 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 | 第16页 |
三、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定位 | 第16-21页 |
(一) 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特殊诉讼地位 | 第16-19页 |
(二)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立场 | 第19-21页 |
四、专家辅助人机制的构建与配套完善措施 | 第21-39页 |
(一) 行政诉讼专家辅助人的主体资格 | 第21-24页 |
(二) 专家参与行政诉讼的时间 | 第24-26页 |
(三) 专家辅助人的聘任及资格审查程序 | 第26-27页 |
(四) 专家辅助人出庭内容和质证规则 | 第27-28页 |
(五) 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8-30页 |
(六) 专家结论的采信规则及专家责任承担 | 第30-34页 |
(七) 专家辅助人机制的配套完善措施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