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无效“循环诉讼”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有关动态 | 第10-12页 |
1. 国外有关动态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三)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一、我国专利无效制度概述 | 第14-20页 |
(一) 专利无效宣告制度 | 第14-15页 |
1. 专利无效宣告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2. 专利无效宣告的主体 | 第14-15页 |
3. 提起专利无效审查的两种情形 | 第15页 |
(二)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制度 | 第15-20页 |
1.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概念 | 第15页 |
2.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管辖法院 | 第15-16页 |
3. 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诉讼参加人 | 第16-17页 |
4. 我国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判决形式 | 第17-20页 |
二、我国专利无效“循环诉讼”现象及其原因 | 第20-32页 |
(一) 我国专利无效“循环诉讼”现象 | 第20-27页 |
1. 几则“循环诉讼”案例介绍 | 第20-21页 |
2. 专利无效“循环诉讼”的产生 | 第21-23页 |
3. 专利无效“循环诉讼”问题的表现 | 第23-25页 |
4. 专利无效“循环诉讼”造成的后果 | 第25-27页 |
(二) 专利无效“循环诉讼”产生的原因 | 第27-32页 |
1. 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职权造成的原因 | 第27-29页 |
2. 人民法院的职权造成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三、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评析 | 第32-38页 |
(一) 美国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 | 第32-33页 |
(二) 法国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 | 第33-34页 |
(三) 德国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 | 第34页 |
(四) 日本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 | 第34-36页 |
(五) 主要发达国家专利无效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36-38页 |
1. 关于专利无效的处理机制 | 第36页 |
2. 关于专利无效诉讼的性质 | 第36-37页 |
3. 关于无效诉讼的司法变更权 | 第37-38页 |
四、解决我国专利无效“循环诉讼”问题的改革思路 | 第38-49页 |
(一) 重新界定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职能 | 第38-41页 |
1. 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职权的重新界定 | 第38-40页 |
2. 专利复审委员会诉讼地位的重新界定 | 第40-41页 |
(二) 改变专利无效诉讼的性质 | 第41-42页 |
1. 专利权的性质概述 | 第41页 |
2. 专利无效诉讼的性质的重新认识 | 第41-42页 |
(三) 确立专利无效的单一司法审查制度 | 第42-45页 |
1. 赋予人民法院宣布专利无效的权力 | 第42-43页 |
2. 扩大变更判决的适用对象 | 第43-44页 |
3. 确定专利无效的管辖法院 | 第44-45页 |
(四) 组建知识产权法院 | 第45-49页 |
1. 建议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原因 | 第45页 |
2.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意义 | 第45-46页 |
4. 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的建议 | 第46-47页 |
5. 知识产权法院对专利无效诉讼的处理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