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14-2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7-20页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19页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9-20页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第20-23页
        一、论文内容第20-21页
        二、结构安排第21-23页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3-27页
        一、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创新之处第24-27页
第一章 界定企业国际化概念与一般性第27-39页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涵义第27-30页
        一、企业国际化概念第27-29页
            (一) 企业国际化内涵第27-28页
            (二) 企业国际化概念第28-29页
        二、企业国际化类型第29-30页
            (一) 内向型国际化第29页
            (二) 外向型国际化第29-30页
    第二节 企业国际化外溢效应第30-31页
        一、母国效应第30-31页
            (一) 母国正向效应第30-31页
            (二) 母国负向效应第31页
        二、东道国效应第31页
            (一) 东道国正向效应第31页
            (二) 东道国负向效应第31页
    第三节 企业国际化进入方式第31-35页
        一、企业国际化进入动机第32-33页
            (一) 传统动机第32-33页
            (二) 新型动机第33页
        二、企业国际化进入窗口第33-35页
            (一) 贸易型进入第33-34页
            (二) 契约型进入第34页
            (三) 投资型进入第34-35页
            (四) 战略联盟进入第35页
    第四节 企业国际化程度度量变量第35-39页
        一、深度变量第36-37页
        二、广度变量第37-39页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基本理论分析第39-61页
    第一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39-44页
        一、垄断竞争优势理论第39-40页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40-41页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41-42页
        四、边界产业扩张理论第42-43页
        五、发达国家优势前提论的局限性第43-44页
    第三节 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新发展第44-61页
        一、优势利用到优势获取的转变第44-45页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第45-47页
            (一) 小规模技术理论第45-46页
            (二) 技术地方化理论第46页
            (三)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第46页
            (四)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第46-47页
        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理论第47-59页
        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架构第59-61页
第三章 中国企业国际化特点分析第61-91页
    第一节 经济动量特点第61-66页
        一、国内经济动量特点第61-63页
            (一) 市场化与国际化第61-62页
            (二) 逆向国际化第62-63页
            (三) 双向国际化第63页
        二、国际经济动量特点第63-66页
            (一) 生产要素流动国际化第63-64页
            (二) 工厂规模经济与公司势力经济第64-65页
            (三) 全球公司第65-66页
    第二节 成长路径特点第66-69页
        一、20世纪70年代的内向型国际化第66-67页
        二、20世纪80年代的贸易型国际化第67-68页
        三、20世纪90年代的投资型国际化第68页
        四、21世纪特点突出的双向国际化第68-69页
    第三节 发展现状特点第69-91页
        一、资产寻求型动机突出第69-72页
        二、双向国际化同时进行第72-75页
        三、区位及行业分布广泛第75-81页
        四、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第81-87页
        五、跨文化管理有待提升第87-91页
第四章 中国现代企业国际化助推条件—正向力分析第91-101页
    第一节 国家战略第91-94页
        一、中国国际化战略的五大内容第91页
        二、“一带一路”助力企业国际化第91-93页
        三、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作用第93-94页
    第二节 要素跨国流动第94-101页
        一、资金流向与流量第95-96页
        二、人才流向与流量第96-97页
        三、商品流向与流量第97-98页
        四、信息技术流向与流量第98-101页
第五章 中国现代企业国际化制约条件—负向力分析第101-117页
    第一节 国际经济动荡第101-105页
        一、陆权经济与海权经济的博弈第101-102页
        二、经济联盟与经济解盟的影响第102-104页
        三、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纷争第104-105页
    第二节 国际政治非稳定第105-110页
        一、东道国的政权更迭第105-106页
        二、东道国的战争和内乱第106-107页
        三、政治风险的管控第107-110页
    第三节 自有高级要素匮乏第110-117页
        一、国际化人才不足第110-111页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第111页
        三、经营融资较困难第111-112页
        四、国际品牌仍缺乏第112-113页
        五、经济要素与全球化经济要素发展滞后第113-117页
第六章 中国现代企业国际化发展方向分析第117-134页
    第一节 进入窗口第117-124页
        一、西方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第118-119页
        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基本经验第119-121页
        三、中国企业可选择窗口第121-124页
    第二节 成长路径第124-131页
        一、企业国际化的路径模型第124-126页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发展第126-129页
        三、中国现代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第129-131页
    第三节 努力方向第131-134页
        一、顺应开放趋势以确立全球目标第131-132页
        二、促进要素流动以整合世界资源第132页
        三、追求势力经济以塑造国际品牌第132-134页
第七章 创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增力第134-151页
    第一节 政府增力第134-140页
        一、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第134-136页
        二、优势优先原则推动企业走出去第136-137页
        三、塑造培育自有高级要素的良好制度环境第137-139页
        四、提升促进要素双向流动的经济要素与全球化经济要素第139-140页
    第二节 企业增力第140-148页
        一、扬长避短发挥中国企业优势第141-142页
        二、政企合力培养自有高级要素第142-144页
        三、要素流动打造现代全球公司第144-146页
        四、跨文化管理减少文化冲突第146-148页
    第三节 企业家增力第148-151页
        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第148-149页
        二、造就国际型企业家第149-151页
结论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本文图表目录第163-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治理维度的中国横向财政均衡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