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生活--基于广东省惠州市响水河工业园的民族志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0-18页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背景以及群体特征第10-12页
  (二) 农民工的媒介接触现状研究第12页
  (三) 农民工的媒介呈现研究第12-13页
  (四) 农民工的话语权研究第13页
  (五) 农民工的人际传播研究第13-14页
  (六) 媒介与农民工的关系研究第14-16页
  (七)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第16-17页
  (八) 小结第17-18页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8-19页
 四、田野调查第19-21页
  (一) 田野地点第19页
  (二) 田野经历第19-21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与媒介化生存第21-41页
 一、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第21-22页
 二、研究对象的生存环境和媒介环境第22-28页
  (一) 研究对象的生存环境第22-27页
  (二) 研究对象的媒介环境第27-28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化生存第28-41页
  (一) 通讯与交流第30-32页
  (二) 娱乐第32-35页
  (三) 信息的需求及获取第35-41页
第三章 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传播第41-47页
 一、维持关系: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中的复制第42-45页
  (一)、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维持第42页
  (二)、次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移植第42-45页
 二、扩大交往:网友、朋友、恋人第45-47页
第四章 媒介与流动者的生活第47-64页
 一、进厂:流动的生活第47-50页
 二、时空的规训:日常生活的重建第50-54页
  (一) 从车间到食堂:流水线的延续第50-53页
  (二) 封闭的空间第53-54页
 三、网络世界里的自我呈现第54-61页
  (一) 进入QQ空间:我是谁第55-56页
  (二) 网络日志:发出声音的可能第56-59页
  (三) 个性化相册:自我想象与呈现第59-61页
 四、林子的故事:网吧的日子已经逝去第61-64页
第五章 探讨与反思:媒介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第64-70页
 一、流动生活中脆弱的人际关系第64-68页
  (一) 工厂制度下的冷漠第65-66页
  (二) 情感的需求:媒介中的人际交往第66-68页
 二、封闭中的想象:一种抗争与主体建构的可能第68页
 三、反思:媒介的作用第68-70页
后记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一第76-78页
附录二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门户网站的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
下一篇:中国式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探索之路--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