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两河口岩溶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连拱隧道发展现状第11页
        1.2.2 不同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第11-13页
        1.2.3 连拱隧道数值模拟研究第13-14页
        1.2.4 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第14-15页
        1.2.5 岩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18-23页
    2.1 地形地貌第18页
    2.2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3 地层岩性第19页
    2.4 水文地质条件第19页
    2.5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第19页
    2.6 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第19-20页
    2.7 隧道结构第20-22页
    2.8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连拱隧道开挖与支护工艺研究第23-35页
    3.1 连拱隧道一般开挖施工方法第23-26页
        3.1.1 三导洞法第24-25页
        3.1.2 中导洞法第25-26页
        3.1.3 无导洞法第26页
    3.2 连拱隧道施工方案的比选第26-29页
        3.2.1 施工方案选定原则第26-27页
        3.2.2 主要施工方案的比较第27-28页
        3.2.3 两河口连拱隧道开挖方案的确定第28-29页
    3.3 连拱隧道支护工艺第29-32页
        3.3.1 新奥法基本原理第29-30页
        3.3.2 隧道围岩支护机制第30-32页
    3.4 两河口连拱隧道中岩墙的型式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连拱隧道受力变形特征的数值分析研究第35-51页
    4.1 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简介第35-36页
    4.2 数值计算基本原理第36-37页
    4.3 连拱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7-41页
        4.3.1 数值计算基本假设第37页
        4.3.2 本构关系第37-38页
        4.3.3 边界条件第38页
        4.3.4 初始地应力条件第38-39页
        4.3.5 数值计算参数第39页
        4.3.6 数值计算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4.3.7 开挖与支护工况第40-41页
    4.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41-49页
        4.4.1 重力作用下初始地应力场生成第41页
        4.4.2 两河口隧道中导洞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第41-42页
        4.4.3 围岩结果分析第42-46页
        4.4.4 支护结构分析第46-47页
        4.4.5 中岩墙分析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岩溶地质预报及岩溶溶腔塌腔处治技术研究第51-57页
    5.1 岩溶地质灾害的预报第51-52页
    5.2 地质预报在两河口岩溶连拱隧道中的应用第52-55页
        5.2.1 YK71+918-YK71+948段岩溶地质预报第52-55页
        5.2.2 YK71+912、YK71+925开挖揭露岩溶地质情况第55页
    5.3 岩溶溶腔及塌腔处治技术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岩溶连拱隧道监测技术及溶腔塌腔处治效果评价第57-71页
    6.1 新奥法动态监测第57页
    6.2 两河口岩溶连拱隧道监测方案第57-60页
    6.3 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第60-68页
        6.3.1 洞内外观测第60页
        6.3.2 地表沉降第60-62页
        6.3.3 右洞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第62-63页
        6.3.4 右洞围岩压力、钢支撑内力、围岩内部位移第63-66页
        6.3.5 中导洞变形监测第66-67页
        6.3.6 中岩墙压力监测第67-68页
    6.4 YK71+912-YK71+930段岩溶溶腔及溶腔塌方处治效果评价第68-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公路供给的政府财政支持问题研究--以河南省S县农村公路建设为例
下一篇:湖山大道项目“代建+监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