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1.1 国外污水处理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1.2 国内污水处理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1.3 污水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1.2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及原理 | 第15-16页 |
1.2.1 有外加压力的膜分离技术 | 第15页 |
1.2.2 无外加压力的膜分离技术 | 第15-16页 |
1.3 正渗透膜污水处理技术 | 第16-27页 |
1.3.1 正渗透技术原理 | 第16-17页 |
1.3.2 正渗透过程的动力学基础 | 第17-18页 |
1.3.3 驱动液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4 正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5 影响正渗透技术性能的其他因素 | 第22-26页 |
1.3.6 正渗透技术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9页 |
2.1.1 生物法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2.1.2 正渗透膜分离系统装置 | 第32-33页 |
2.1.3 试验污泥 | 第33-34页 |
2.1.4 正渗透膜材料 | 第34-36页 |
2.1.5 试验原水 | 第36-37页 |
2.1.6 试验驱动液—海水 | 第37页 |
2.1.7 试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37-38页 |
2.1.8 试验药剂 | 第38-39页 |
2.2 水质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2.3.1 水通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2 污染物截留率的测定 | 第41页 |
2.3.3 膜污染的测定 | 第41-42页 |
2.3.4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42-43页 |
第3章 SBR预处理系统 | 第43-49页 |
3.1 SBR预处理系统 | 第43-49页 |
3.1.1 SBR预处理工艺优点 | 第43-44页 |
3.1.2 SBR预处理工艺方案 | 第44页 |
3.1.3 反应器装置 | 第44-45页 |
3.1.4 反应器运行条件 | 第45-46页 |
3.1.5 SBR预处理系统出水水质 | 第46-49页 |
第4章 正渗透膜分离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 第49-67页 |
4.1 膜朝向对正渗透膜分离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9-59页 |
4.1.1 膜朝向对水通量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4.1.2 正渗透膜分离系统对污染物质处理效果分析 | 第52-59页 |
4.2 速度对正渗透膜分离系统污水处理的影响分析 | 第59-64页 |
4.2.1 对水通量的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4.2.2 污染物质处理效果分析 | 第61-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5章 正渗透膜分离系统膜污染试验研究 | 第67-77页 |
5.1 正渗透膜污染产生的原因 | 第67-68页 |
5.2 正渗透膜污染种类 | 第68-69页 |
5.3 正渗透膜清洗方法 | 第69页 |
5.4 正渗透膜清洗效果研究 | 第69-71页 |
5.4.1 膜清洗过程 | 第69页 |
5.4.2 清洗效果分析 | 第69-71页 |
5.5 正渗透膜分离系统恒定渗透压差运行膜污染研究 | 第71-74页 |
5.6 正渗透膜污染形态表征 | 第74-75页 |
5.6.1 膜表面滤饼层红外分析 | 第74页 |
5.6.2 膜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 第74-7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建议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