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引言 | 第8-15页 |
(一) 选题缘由、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缘由、背景 | 第8-9页 |
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 法律角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经济角度的研究 | 第12页 |
(3) 社会管理角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论文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1. 论文重点 | 第14页 |
2. 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一) 食品、食品安全的定义 | 第15-16页 |
1. 食品的定义 | 第15页 |
2. 食品安全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 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理论 | 第16-19页 |
1. 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涵义 | 第16-17页 |
2. 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构成要素 | 第17页 |
3. 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7页 |
(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7-19页 |
三、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现状 | 第19-29页 |
(一) 贺州市食品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二) 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机构的发展演变历程 | 第20-23页 |
1. 以“食品卫生”为重点,卫生部门为主导(建国初期—2004年) | 第20页 |
2. 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综合协调、分段监管” (2004—2013年) | 第20-22页 |
3. 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统一监管(2013—至今) | 第22-23页 |
(三) 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主要手段 | 第23-26页 |
1. 行政手段 | 第23-24页 |
2. 法律手段 | 第24-25页 |
3. 舆论手段 | 第25-26页 |
(四) 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1. 规制部门力量薄弱 | 第26-27页 |
(1) 规制范围尚未实现全覆盖 | 第26-27页 |
(2) 规制手段单一,规制工具落后 | 第27页 |
2. 规制部门间权责交叉,尚未实现无缝对接 | 第27-28页 |
3. 规制对象缺乏自我监管 | 第28页 |
4. 监督机制未完善 | 第28-29页 |
四、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 规制资源投入有限 | 第29-30页 |
1. 规制人员编制不足 | 第29页 |
2. 规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29页 |
3. 经费投入不足 | 第29-30页 |
(二) 综合协调功能有限 | 第30页 |
(三)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0-31页 |
1. 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0-31页 |
2.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 第31页 |
(四) 规制对象安全意识淡薄、追求高额利润 | 第31-32页 |
(五) 社会共治意识不高 | 第32-33页 |
五、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政府规制领域的先进经验 | 第33-36页 |
(一) 美国的食品安全规制 | 第33-34页 |
1. 规制模式和机构设置 | 第33页 |
2. 规制措施 | 第33-34页 |
(二) 德国的食品安全规制 | 第34-35页 |
1. 规制模式和机构设置 | 第34页 |
2. 规制措施 | 第34-35页 |
(三)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规制经验对贺州市的启示 | 第35-36页 |
六、解决贺州市食品安全政府规制问题的对策 | 第36-42页 |
(一) 加强整合和规范规制机构 | 第36-38页 |
1. 加强规制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 第36页 |
2. 完善对规制部门的行政问责制度 | 第36-37页 |
3. 创新规制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 第37-38页 |
(二) 加大规制资源投入力度 | 第38-39页 |
1. 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 第38页 |
2. 扩充规制队伍 | 第38-39页 |
3. 提升规制人员专业能力 | 第39页 |
(三) 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1. 健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 | 第39-40页 |
2. 完善食品检测标准体系 | 第40页 |
(四) 积极引导规制对象,提升责任人意识 | 第40页 |
(五) 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 | 第40-42页 |
1. 加强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 | 第40-41页 |
2. 强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第41页 |
3.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