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基于症状群落理论对阳明病辨证诊断思维的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文献综述 中医“证”与“证候”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第9-19页
    1 “病”、“证”、“证候”、“症状”、“病机”之间的关系第9-16页
        1.1 “病”的内涵第9页
        1.2 “证”与“证候”的关系第9-11页
        1.3 “症”的内涵第11-12页
        1.4 “病”、“证”、“症”的关系第12-13页
        1.5 “病机”的内涵第13-14页
        1.6 “病机”与“证”的关系第14-16页
    参考文献第16-19页
第一部分 中医辨证思维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9-24页
    1 中医辨证思维的研究进展第19页
    2 《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与中医辨证思维第19-20页
    3 中医辨证过程的心理学辨析第20-24页
        3.1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医辨证思维的研究第20-21页
        3.2 中医辨证过程中关于心理学表征的研究第21页
        3.3 中医辨证过程中关于“症状群落”的研究第21-24页
第二部分 证候表征方式对辨证诊断影响的实证研究第24-43页
    1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24-26页
        1.1 研究对象第24页
        1.2 研究工具第24-26页
        1.3 研究实施第26页
    2 研究结果第26-35页
        2.1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的总体得分情况第26-28页
        2.2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三种模式得分差异第28-29页
        2.3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得分年级差异第29-31页
        2.4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得分性别差异第31-33页
        2.5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症状群落认知的得分情况第33-35页
    3 讨论与分析第35-40页
        3.1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得分差异的分析第35-36页
        3.2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症状群落认知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3.3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性别差异的分析第37-38页
        3.4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阳明病辨证诊断年级差异的分析第38-40页
    4 结语第40-41页
        4.1 知识与经验对辨证思维的影响第40页
        4.2 对伤寒学习的启发第40-41页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著作第50-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喜”“悲”情志激活标准化视频材料库的建立
下一篇:电商离线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