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关概述 | 第20-27页 |
2.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概述 | 第20-23页 |
2.1.1 大学生价值观 | 第20-21页 |
2.1.2 大学生就业 | 第21-22页 |
2.1.3 就业价值取向 | 第22-23页 |
2.1.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 第23页 |
2.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构成 | 第23-24页 |
2.2.1 专业选择和专业发展期望取向 | 第23页 |
2.2.2 就业获取和岗位期望价值取向 | 第23-24页 |
2.2.3 职业生涯发展价值取向 | 第24页 |
2.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1 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 第24-25页 |
2.3.2 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 第25页 |
2.3.3 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第25页 |
2.3.4 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几率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特征表现 | 第27-33页 |
3.1 大学生求职的特征 | 第27-29页 |
3.1.1 求职途径多元化 | 第27-28页 |
3.1.2 求职途径自主化 | 第28-29页 |
3.2 行业选择的特征 | 第29-30页 |
3.2.1 就业区域和行业性质的意向选择更理性 | 第29页 |
3.2.2 就业定位兴趣化 | 第29-30页 |
3.3 薪酬考虑的特征 | 第30-31页 |
3.3.1 就业价值追求过高,就业选择盲目性大 | 第30页 |
3.3.2 就业期望值趋于理想化 | 第30-31页 |
3.4 择业标准的特征 | 第31-32页 |
3.4.1 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 第31页 |
3.4.2 就业价值取向稳定化 | 第31-32页 |
3.4.3 就业地域倾向于发达地区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33-42页 |
4.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调查 | 第33-36页 |
4.1.1 调查的提出 | 第33页 |
4.1.2 调查的过程 | 第33-34页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4.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2.1 就业价值期望高趋势明显 | 第36页 |
4.2.2 自我实现意识过强 | 第36-37页 |
4.2.3 自主创业热情不高 | 第37-38页 |
4.2.4 自我规划意识差 | 第38页 |
4.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4.3.1 学校教育及专业因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9页 |
4.3.3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4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 | 第42-52页 |
5.1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教育 | 第42-44页 |
5.1.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 | 第42页 |
5.1.2 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 | 第42-43页 |
5.1.3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5.1.4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 第44页 |
5.2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适应能力 | 第44-47页 |
5.2.1 提高就业选择能力 | 第44-45页 |
5.2.2 提高专业技能和自学能力 | 第45页 |
5.2.3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 第45-47页 |
5.2.4 开展健康的就业心理教育 | 第47页 |
5.3 重视家庭引导子女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 | 第47-49页 |
5.3.1 配合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 第47-48页 |
5.3.2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第48页 |
5.3.3 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 第48-49页 |
5.4 营造社会良好的就业环境 | 第49-51页 |
5.4.1 健全社会服务保障制度体系 | 第49页 |
5.4.2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 | 第49-50页 |
5.4.3 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用人选才机制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