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 第12-13页 |
1.6 研究具备的条件 | 第13页 |
1.7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职业资格制度概述 | 第14-17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4-15页 |
2.1.1 职业资格 | 第14页 |
2.1.2 职业资格制度 | 第14-15页 |
2.2 职业资格制度的内容 | 第15-17页 |
2.2.1 职业标准 | 第15页 |
2.2.2 职业资格管理实施机构 | 第15页 |
2.2.3 职业资格考核认证 | 第15-16页 |
2.2.4 职业资格质量监督与管理 | 第16-17页 |
第3章 苏州市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20页 |
3.1 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 | 第17页 |
3.2 职业资格制度的现状 | 第17-20页 |
3.2.1 职业资格管理实施机构 | 第17页 |
3.2.2 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 | 第17-18页 |
3.2.3 职业资格考核认证 | 第18页 |
3.2.4 职业资格质量监督 | 第18-20页 |
第4章 苏州市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4.1 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4.1.1 证出多门与名目繁多 | 第20-21页 |
4.1.2 职业标准落后 | 第21-22页 |
4.1.3 市场参与不积极 | 第22页 |
4.1.4 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方式单一 | 第22-23页 |
4.2 职业资格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4.2.1 职业资格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 | 第23页 |
4.2.2 职业资格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23-24页 |
4.2.3 职业资格法律法规体系不具备 | 第24-25页 |
第5章 他山之石:国外职业资格管理的经验 | 第25-32页 |
5.1 英国的职业资格管理 | 第25-26页 |
5.2 美国的职业资格管理 | 第26-27页 |
5.3 德国的职业资格管理 | 第27-28页 |
5.4 日本的职业资格管理 | 第28-29页 |
5.5 国外职业资格管理的启示 | 第29-32页 |
第6章 构建苏州市职业资格制度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 第32-47页 |
6.1 建立健全的职业资格法律法规体系 | 第32-34页 |
6.1.1 建立职业资格专项法律 | 第32-33页 |
6.1.2 制定违反职业资格惩处办法 | 第33-34页 |
6.2 建立科学统一的职业资格管理机构体系 | 第34-38页 |
6.2.1 人社部门在职业资格管理中的定位 | 第34页 |
6.2.2 加快行业协会成长,促进行业参与职业资格管理 | 第34-36页 |
6.2.3 组建分工明确的职业资格管理机构 | 第36-38页 |
6.3 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质量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6.3.1 常抓职业资格质量管理实施机构 | 第38页 |
6.3.2 严管职业资格质量管理人员 | 第38-39页 |
6.3.3 改革职业资格质量监督方式 | 第39页 |
6.4 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评价体系 | 第39-42页 |
6.4.1 创新三位一体评价形式 | 第40页 |
6.4.2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 第40-41页 |
6.4.3 实行定期认证动态管理 | 第41-42页 |
6.4.4 引入国外职业资格证书 | 第42页 |
6.5 建立丰富的职业资格技术资源体系 | 第42-47页 |
6.5.1 构建科学规范的职业标准 | 第42-43页 |
6.5.2 引入“工匠精神”,优化职业资格鉴定题库 | 第43-45页 |
6.5.3 不拘一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考评员队伍 | 第45-4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