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诉讼罪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1 虚假诉讼概述第11-16页
    1.1 虚假诉讼的概念第11-12页
        1.1.1 观点分歧第11页
        1.1.2 理论评析第11-12页
    1.2 虚假诉讼的特征第12-13页
        1.2.1 目的的特殊性第12页
        1.2.2 主体的多样性第12-13页
        1.2.3 缺乏真实对抗性第13页
        1.2.4 表象的合法性第13页
    1.3 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3-16页
        1.3.1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第13-14页
        1.3.2 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第14-15页
        1.3.3 虚假诉讼与滥用诉权第15-16页
2 虚假诉讼罪的立法考察第16-22页
    2.1 国外立法考察第16-18页
        2.1.1 大陆法系立法考察第16-18页
        2.1.2 英美法系立法考察第18页
    2.2 国内立法考察第18-20页
        2.2.1 中国大陆第18-19页
        2.2.2 香港地区第19-20页
    2.3 中外虚假诉讼罪之比较第20-22页
        2.3.1 立法模式不同第20页
        2.3.2 对保护法益的认识不同第20-21页
        2.3.3 犯罪主体规定不同第21-22页
3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构成第22-30页
    3.1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客体第22-24页
        3.1.1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第22页
        3.1.2 妨害司法秩序第22-24页
    3.2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第24-28页
        3.2.1 虚假诉讼的行为类型第24-25页
        3.2.2 虚假诉讼的行为方式第25-28页
    3.3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体第28-29页
        3.3.1 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构成本罪第28页
        3.3.2 原告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可以构成本罪第28-29页
    3.4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第29-30页
4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第30-38页
    4.1 虚假诉讼罪之罪与非罪的界限第30-32页
        4.1.1 注意危害结果在区分罪与非罪界限中的作用第30-31页
        4.1.2 注意刑法第13条“但书”在区分罪与非罪界限中的作用第31-32页
    4.2 虚假诉讼罪与相关犯罪界限的区分第32-35页
        4.2.1 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区分第32-34页
        4.2.2 虚假诉讼罪与妨害作证罪的区分第34页
        4.2.3 虚假诉讼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区分第34-35页
    4.3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特殊形态第35-38页
        4.3.1 虚假诉讼罪的共同犯罪第35-36页
        4.3.2 虚假诉讼罪的一罪与数罪第36-38页
5 虚假诉讼罪的完善建议第38-41页
    5.1 对客观方面进行完善第38-39页
    5.2 尽快制定司法解释第39-40页
    5.3 增设更重的量刑幅度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死缓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下一篇: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前倾化背景下的立法与司法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