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SAT模型豫北冬小麦—夏玉米保护性耕作下农田水、碳、氮含量变化模拟分析
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1 作物模型简介 | 第8-9页 |
1.1.1 作物模型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DSSAT模型简介 | 第9页 |
1.2 DSSAT模型应用现状 | 第9-13页 |
1.2.1 DSSAT模型在农田水方面的应用 | 第9-10页 |
1.2.2 DSSAT在农田碳方面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3 DSSAT在农田氮方面的应用 | 第11页 |
1.2.4 DSSAT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应用 | 第11-13页 |
2.引言 | 第13-14页 |
3.材料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9页 |
3.1 DSSAT数据资料 | 第14-18页 |
3.1.1 气象数据 | 第14-15页 |
3.1.2 土壤数据 | 第15页 |
3.1.3 田间管理数据 | 第15-16页 |
3.1.4 遗传参数 | 第16-17页 |
3.1.5 大田试验数据测定 | 第17-18页 |
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3.2.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2.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4.结果分析 | 第19-39页 |
4.1 品种参数的调试 | 第19-24页 |
4.1.1 小麦品种参数 | 第19-22页 |
4.1.2 玉米品种参数 | 第22-24页 |
4.2 周年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 第24-30页 |
4.2.1 土壤含水量 | 第24-26页 |
4.2.2 农田蒸散量的变化与水分利用率 | 第26-30页 |
4.3 农田有机碳的变化 | 第30-32页 |
4.4 农田氮素的变化 | 第32-36页 |
4.4.1 不同土层的NO3-变化 | 第32-34页 |
4.4.2 作物氮含量变化 | 第34-36页 |
4.5 水、碳、氮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36-39页 |
4.5.1 水与碳、氮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4.5.2 氮与碳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37-39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5.1 关于模型调参 | 第39页 |
5.2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5.3 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 | 第40页 |
5.4 农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5.5 水、碳、氮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 第41页 |
5.6 主要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ABSTRACT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