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1.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 第14-18页 |
1.2.2 国内铁路物流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 | 第22-23页 |
1.3.2 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及预期成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 第25-54页 |
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 第25-36页 |
2.1.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背景分析 | 第25-28页 |
2.1.2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实践状况 | 第28-36页 |
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第36-43页 |
2.2.1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总体历程 | 第36-37页 |
2.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 第37-43页 |
2.3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3-50页 |
2.3.1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实践状况 | 第44-48页 |
2.3.2 我国铁路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48-50页 |
2.4 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铁路物流的借鉴与启示 | 第50-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 第54-68页 |
3.1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54-60页 |
3.1.1 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 第54-56页 |
3.1.2 物流系统的概念 | 第56-58页 |
3.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 | 第58-60页 |
3.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60-62页 |
3.2.1 铁路物流系统的宏观经济功能 | 第60-61页 |
3.2.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中观效用功能 | 第61-62页 |
3.2.3 铁路物流系统的微观服务功能 | 第62页 |
3.3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特征 | 第62-67页 |
3.3.1 铁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63-65页 |
3.3.2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65-66页 |
3.3.3 铁路物流系统的特殊属性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 | 第68-98页 |
4.1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第68-72页 |
4.1.1 铁路物流系统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68-69页 |
4.1.2 铁路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69-71页 |
4.1.3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分析 | 第71-72页 |
4.2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72-86页 |
4.2.1 竞争压力下铁路系统要素的协同作用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内在动力 | 第72-76页 |
4.2.2 市场、经济与社会的需求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外在动力 | 第76-83页 |
4.2.3 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综合条件 | 第83-86页 |
4.3 铁路物流系统的演化规律分析 | 第86-91页 |
4.3.1 铁路物流系统演化规律分析的含义 | 第86-87页 |
4.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布局演化 | 第87-88页 |
4.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演化 | 第88-89页 |
4.3.4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格局演化 | 第89-91页 |
4.4 当前铁路发展物流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 第91-97页 |
4.4.1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面临客货分线的大好形势 | 第91-92页 |
4.4.2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 第92-94页 |
4.4.3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紧迫性 | 第94-96页 |
4.4.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 第96-9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框架及其内涵分析 | 第98-122页 |
5.1 铁路物流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 第98-103页 |
5.1.1 铁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基本特征 | 第98-100页 |
5.1.2 铁路物流系统的节点要素功能 | 第100-101页 |
5.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服务网络要素功能 | 第101页 |
5.1.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要素功能 | 第101-103页 |
5.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 | 第103-106页 |
5.2.1 铁路物流系统时空结构的基本含义 | 第103-105页 |
5.2.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间结构 | 第105-106页 |
5.2.3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 | 第106页 |
5.3 铁路物流系统的组织与运行结构 | 第106-110页 |
5.3.1 铁路物流系统组织与运行结构的基本构成 | 第106-107页 |
5.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物流组织模式 | 第107-108页 |
5.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经营模式 | 第108-109页 |
5.3.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运作模式 | 第109-110页 |
5.4 铁路物流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 | 第110-112页 |
5.4.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总体分析架构 | 第110-111页 |
5.4.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外在表现 | 第111页 |
5.4.3 铁路物流系统的运行组织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内在保障 | 第111-112页 |
5.4.4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运行组织结构的重要支撑 | 第112页 |
5.5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 | 第112-115页 |
5.5.1 铁路发展物流的市场定位 | 第112页 |
5.5.2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 | 第112-114页 |
5.5.3 铁路发展物流的总体思路 | 第114-115页 |
5.6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内涵 | 第115-121页 |
5.6.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含义 | 第115-116页 |
5.6.2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框架 | 第116-117页 |
5.6.3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内容 | 第117-119页 |
5.6.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119-12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分析与设计 | 第122-209页 |
6.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的内涵 | 第122-125页 |
6.1.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含义 | 第122-123页 |
6.1.2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对象 | 第123-124页 |
6.1.3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4页 |
6.1.4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124-125页 |
6.2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理论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25-131页 |
6.2.1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综述 | 第125-127页 |
6.2.2 物流中心选址的一般方法 | 第127-128页 |
6.2.3 物流中心连续选址方法 | 第128-130页 |
6.2.4 物流中心离散选址方法 | 第130-131页 |
6.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分析 | 第131-142页 |
6.3.1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含义 | 第131-132页 |
6.3.2 铁路物流中心规模等级体系 | 第132页 |
6.3.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的关系分析 | 第132-133页 |
6.3.4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规模分析 | 第133-137页 |
6.3.5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数量分析 | 第137页 |
6.3.6 不同类型城市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方式 | 第137-142页 |
6.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2-154页 |
6.4.1 问题的描述 | 第142-143页 |
6.4.2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思路与指标体系设计 | 第143-148页 |
6.4.3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 第148-154页 |
6.5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 | 第154-159页 |
6.5.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154页 |
6.5.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总体概况 | 第154-159页 |
6.6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条件分析 | 第159-171页 |
6.6.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159-165页 |
6.6.2 选址需求分析运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体系 | 第165-166页 |
6.6.3 北京市总体货运量预测 | 第166-168页 |
6.6.4 北京地区主要货源点货运量分配 | 第168-171页 |
6.7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 第171-179页 |
6.7.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171-173页 |
6.7.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 第173-177页 |
6.7.3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评价 | 第177-178页 |
6.7.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的策略建议 | 第178-179页 |
6.8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设置 | 第179-183页 |
6.8.1 铁路物流中心总体功能定位 | 第179-180页 |
6.8.2 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 | 第180-182页 |
6.8.3 铁路物流中心可扩展增值服务功能 | 第182-183页 |
6.9 铁路物流中心微观作业组织设计 | 第183-208页 |
6.9.1 铁路货运站作业组织现状 | 第183-189页 |
6.9.2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与物流化的关系 | 第189-190页 |
6.9.3 铁路物流中心作业组织设计 | 第190-208页 |
6.10 本章小结 | 第208-209页 |
第七章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分析与设计 | 第209-246页 |
7.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内涵分析 | 第209-212页 |
7.1.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定义 | 第209-210页 |
7.1.2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基本框架分析 | 第210-212页 |
7.1.3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特征分析 | 第212页 |
7.2 铁路物流系统物流产品设计 | 第212-221页 |
7.2.1 铁路物流产品内涵分析 | 第212-215页 |
7.2.2 铁路物流产品模块化设计理念 | 第215-217页 |
7.2.3 铁路物流产品种类组合设计 | 第217页 |
7.2.4 铁路物流产品数量结构优化 | 第217-221页 |
7.3 铁路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 | 第221-229页 |
7.3.1 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析 | 第221-222页 |
7.3.2 区域间铁路货流OD分布状况分析思路 | 第222-224页 |
7.3.3 城市铁路货源吸引区确定 | 第224-226页 |
7.3.4 城市间铁路货流OD量预测 | 第226-229页 |
7.4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研究 | 第229-232页 |
7.4.1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组织方式分析 | 第229-230页 |
7.4.2 铁路运输能力布局状况分析 | 第230-231页 |
7.4.3 基于铁路运输网络能力的车流与货流匹配分析 | 第231-232页 |
7.5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研究 | 第232-237页 |
7.5.1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内涵分析 | 第232-234页 |
7.5.2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创新 | 第234-235页 |
7.5.3 铁路物流中心班列运输组织方式设计 | 第235-237页 |
7.6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 第237-245页 |
7.6.1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定义 | 第237-238页 |
7.6.2 铁路宏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 第238-241页 |
7.6.3 铁路中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 第241-242页 |
7.6.4 铁路微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 第242-245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245-246页 |
第八章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分析 | 第246-282页 |
8.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 | 第246-253页 |
8.1.1 运营组织内涵的发展 | 第246-248页 |
8.1.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定义 | 第248-252页 |
8.1.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特征 | 第252-253页 |
8.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分析 | 第253-260页 |
8.2.1 运营组织主体含义分析 | 第253-254页 |
8.2.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主体的界定 | 第254-255页 |
8.2.3 铁路传统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5-259页 |
8.2.4 铁路物流系统不同运营组织方式下的主体分析 | 第259-260页 |
8.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目标分析 | 第260-263页 |
8.3.1 宏观战略目标 | 第261-262页 |
8.3.2 中观结构目标 | 第262页 |
8.3.3 微观功能目标 | 第262-263页 |
8.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 | 第263-275页 |
8.4.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概述 | 第263-266页 |
8.4.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拓展转型模式 | 第266-269页 |
8.4.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合资新建模式 | 第269-271页 |
8.4.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并购重组模式 | 第271-274页 |
8.4.5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物流业务分析 | 第274-275页 |
8.5 铁路物流系统的协调运行模式分析 | 第275-281页 |
8.5.1 构建铁路物流系统协调运行模式的重要性 | 第275-276页 |
8.5.2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内涵 | 第276-279页 |
8.5.3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协同运作 | 第279-281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281-282页 |
第九章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分析 | 第282-290页 |
9.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政策需求分析 | 第282-284页 |
9.1.1 保障政策对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 第282-283页 |
9.1.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需求分析 | 第283-284页 |
9.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 | 第284-289页 |
9.2.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产业政策 | 第284-285页 |
9.2.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 第285-286页 |
9.2.3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价格政策 | 第286页 |
9.2.4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财税政策 | 第286-287页 |
9.2.5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土地政策 | 第287页 |
9.2.6 铁路物流系统内部主要保障政策 | 第287-289页 |
9.3 本章小结 | 第289-290页 |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90-295页 |
10.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290-294页 |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94-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295-305页 |
附录1 | 第305-306页 |
附录2 | 第306-307页 |
附录3 | 第307-310页 |
致谢 | 第310-3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312-3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