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已开发的抗肿瘤抗生素 | 第9-16页 |
1.1.1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9-12页 |
1.1.2 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2-13页 |
1.1.3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3-14页 |
1.1.4 苯并二吡咯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4-15页 |
1.1.5 核苷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5页 |
1.1.6 β-内酰胺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5页 |
1.1.7 苯醌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5-16页 |
1.1.8 喹喔啉类抗肿瘤抗生素 | 第16页 |
1.2 抗肿瘤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 第16-17页 |
1.2.1 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 | 第16页 |
1.2.2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 第16-17页 |
1.2.3 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 第17页 |
1.3 抗肿瘤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7-20页 |
1.3.1 诱导细胞凋亡 | 第17-19页 |
1.3.2 作用于DNA 模板 | 第19页 |
1.3.3 抑制血管生成 | 第19页 |
1.3.4 干扰细胞周期 | 第19-20页 |
1.3.5 作用于热休克蛋白90 | 第20页 |
1.3.6 作用于靶点mTOR | 第20页 |
1.4 展望 | 第20-22页 |
2 研究报告 | 第22-4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2-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2.2.1 样品筛选结果 | 第29页 |
2.2.2 活性组份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29-30页 |
2.2.3 活性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0-42页 |
2.2.4 活性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评价 | 第42-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