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事故致因建模分析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铁路事故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复杂网络社团划分与相继故障相关理论 | 第23-31页 |
2.1 复杂网络基本拓扑性质 | 第23-26页 |
2.1.1 度与度分布 | 第23页 |
2.1.2 网络直径与平均路径长度 | 第23-24页 |
2.1.3 网络聚类系数 | 第24-25页 |
2.1.4 节点紧密度 | 第25页 |
2.1.5 介数 | 第25-26页 |
2.2 社团划分FN算法 | 第26-28页 |
2.2.1 模块度定义 | 第26-27页 |
2.2.2 算法具体步骤 | 第27-28页 |
2.3 相继故障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2.3.1 初始负载 | 第28-29页 |
2.3.2 节点容量 | 第29页 |
2.3.3 网络效率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基于社团划分的铁路事故致因模型分析 | 第31-55页 |
3.1 铁路事故致因网络构建 | 第31-33页 |
3.1.1 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3.1.2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2 FRA事故数据概述 | 第33-37页 |
3.2.1 轨道、路床与结构因素 | 第34页 |
3.2.2 信号与通讯因素 | 第34-35页 |
3.2.3 机电故障因素 | 第35-36页 |
3.2.4 列车运行人因因素 | 第36-37页 |
3.2.5 其他混杂因素 | 第37页 |
3.3 铁路事故致因网络社团结构分析 | 第37-54页 |
3.3.1 铁路事故致因网络社团划分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3.3.2 度及度分布分析 | 第46-49页 |
3.3.3 网络直径及平均路径长度分析 | 第49-51页 |
3.3.4 聚类系数分析 | 第51-53页 |
3.3.5 节点紧密度分析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铁路事故致因网络相继故障关联分析 | 第55-75页 |
4.1 铁路事故致因关联网络构建 | 第55-58页 |
4.1.1 铁路事故致因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4.1.2 边权与节点状态定义 | 第56-58页 |
4.2 基于相继故障的铁路事故致因模型 | 第58-63页 |
4.2.1 初始危险度 | 第59页 |
4.2.2 安全阈值 | 第59-60页 |
4.2.3 危险度分配动力学过程 | 第60页 |
4.2.4 成因链形成过程 | 第60-63页 |
4.2.5 网络效率评价 | 第63页 |
4.3 事故致因关联网络相继故障分析 | 第63-74页 |
4.3.1 有效社团成因链形成过程 | 第63-69页 |
4.3.2 有效社团成因链分析 | 第69-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动态权重下铁路事故致因网路涌现性分析 | 第75-84页 |
5.1 复杂网络的涌现 | 第75-76页 |
5.2 动态权重模型 | 第76-77页 |
5.2.1 权重变动策略 | 第76-77页 |
5.2.2 变动步骤 | 第77页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83页 |
5.3.1 成因链与网络效率分析 | 第77-80页 |
5.3.2 最短路分布分析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4-8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