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抗真菌抗生素的介绍 | 第12页 |
1.3 目前市场上的抗真菌药物 | 第12页 |
1.4 抗真菌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菌种鉴定 | 第16-2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2.2 仪器 | 第17页 |
2.2.3 培养基 | 第17页 |
2.2.4 方法 | 第17页 |
2.2.5 改进的CTAB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 第17-18页 |
2.2.6 电泳检测 | 第18页 |
2.2.7 PCR扩增反应体系 | 第18-19页 |
2.2.8 T载体连接体系 | 第19页 |
2.2.9 转化 | 第19页 |
2.2.10 挑选阳性克隆子并进行菌落PCR | 第19页 |
2.2.11 质粒DNA提取 | 第19-20页 |
2.2.12 测序及进化树的建立 | 第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单因素优化摇瓶发酵条件 | 第24-40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29-39页 |
3.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29页 |
3.3.2 制霉菌素标准曲线 | 第29-30页 |
3.3.3 发酵培养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 第30-35页 |
3.3.4 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 第35-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4 响应面优化发酵培养基 | 第40-50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4.2.1 材料 | 第40页 |
4.2.2 方法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4.3.1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培养基成分中的重要因子 | 第41-43页 |
4.3.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第43-44页 |
4.3.3 响应面法(RSM)确定最适培养基组成 | 第44-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5 发酵小试工艺放大及抗菌活性研究 | 第50-57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5.3.1 核酸与菌体干重的关系 | 第52页 |
5.3.2 发酵过程相关参数变化曲线 | 第52-54页 |
5.3.3 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 | 第54-56页 |
5.4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