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AgMn/HZSM-5催化剂上臭氧氧化脱除模拟空气中苯和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20-21页
1 绪论第21-47页
    1.1 研究背景第21-24页
        1.1.1 苯的性质、用途及危害第21-23页
        1.1.2 氨的性质、用途及危害第23-24页
    1.2 空气中苯和氨的治理技术第24-36页
        1.2.1 热催化氧化技术第24-27页
        1.2.2 光催化氧化技术第27-30页
        1.2.3 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第30-34页
        1.2.4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第34-36页
    1.3 臭氧催化氧化脱除苯和氨的研究进展第36-46页
        1.3.1 苯的臭氧催化氧化第36-44页
        1.3.2 氨的臭氧催化氧化第44-46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第46-47页
2 实验部分第47-63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7-48页
        2.1.1 主要实验仪器第47-48页
        2.1.2 实验药品第48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48-49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49-51页
        2.3.1 元素分析(ICP-AES)第49页
        2.3.2 比表面积分析(BET)第49-50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0页
        2.3.4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0页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50页
        2.3.6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第50页
        2.3.7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第50-51页
    2.4 反应评价与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脱附(氧化)表征第51-63页
        2.4.1 臭氧催化氧化脱除模拟空气中的苯第51-53页
        2.4.2 预吸附苯的臭氧催化氧化反应第53-56页
        2.4.3 臭氧催化氧化脱除模拟空气中的氨第56-60页
        2.4.4 预吸附氨的臭氧催化氧化反应第60-61页
        2.4.5 循环的“吸附-空气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脱除苯第61-63页
3 AgMn/HZ催化剂上臭氧氧化脱除模拟空气中苯的研究第63-87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催化剂的表征第64-71页
        3.2.1 AgMn/HZ与HZ、Mn/HZ、Ag/HZ的比较第64-68页
        3.2.2 不同Mn担载量的AgMn/HZ催化剂第68-71页
    3.3 AgMn/HZ催化剂上臭氧氧化苯的反应性能第71-85页
        3.3.1 Ag和MnO_x的影响第72-75页
        3.3.2 Mn担载量的影响第75-80页
        3.3.3 湿度的影响第80-82页
        3.3.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2-85页
        3.3.5 O_3与C_6H_6初始浓度比的影响第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4 AgMn/HZ催化剂上预吸附苯的臭氧氧化反应研究第87-105页
    4.1 苯的吸附位研究第87-92页
        4.1.1 C6H6-TPD第87-90页
        4.1.2 In situ DRIFTs第90-92页
    4.2 预吸附苯的臭氧催化氧化反应第92-102页
        4.2.1 反应过程中的气相产物第92-94页
        4.2.2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原位研究第94-95页
        4.2.3 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物种的TPO和TPD表征第95-99页
        4.2.4 湿度的影响第99-102页
    4.3 臭氧催化氧化苯的反应途径第102-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5 AgMn/HZ催化剂上臭氧氧化脱除模拟空气中氨的研究第105-127页
    5.1 引言第105-106页
    5.2 AgMn/HZ催化剂上臭氧氧化氨的反应性能第106-111页
        5.2.1 Ag和MnO_x的影响第106-109页
        5.2.2 O_3与NH_3初始浓度比的影响第109-110页
        5.2.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110-111页
    5.3 臭氧氧化氨反应后催化剂上的表面物种第111-116页
        5.3.1 ATR红外光谱第111-112页
        5.3.2 TPD第112-116页
    5.4 AgMn/HZ催化剂上预吸附氨的臭氧氧化反应第116-123页
        5.4.1 氨的吸附位研究第116-118页
        5.4.2 反应过程中的气相产物第118-119页
        5.4.3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分析第119-123页
    5.5 臭氧催化氧化氨的反应途径第123-126页
    5.6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6 AgMn/HZ催化剂上循环的“吸附-空气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脱除苯的探索第127-143页
    6.1 引言第127-128页
    6.2 苯的穿透曲线和穿透容量第128-129页
    6.3 吸附态苯等离子体氧化的影响因素第129-137页
        6.3.1 输入功率的影响第129-132页
        6.3.2 放电气体中湿度的影响第132-135页
        6.3.3 放电时间的影响第135页
        6.3.4 空气等离子体与臭氧氧化的对比第135-137页
    6.4 循环的“吸附-空气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脱除苯第137-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7.1 结论第143-145页
    7.2 创新点第145页
    7.3 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基催化剂上碳化钼(钨)参与催化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研究
下一篇:钯催化腈和α-芳基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