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重点 | 第14页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高校资产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2 资产管理标准ISO 55001 | 第15-17页 |
2.3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化数据中心的概念 | 第17-20页 |
2.3.1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的含义 | 第17-18页 |
2.3.2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化数据中心的概念 | 第18-20页 |
2.4 有偿使用理论“以资养资” | 第20-21页 |
2.5 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估体系绩效分析 | 第21-23页 |
3 L学院资产管理的环境分析 | 第23-28页 |
3.1 L学院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分析 | 第23-24页 |
3.1.1 高等教育领域设备供应商、厂家市场环境 | 第23-24页 |
3.1.2 无形资产成果转化的环境 | 第24页 |
3.1.3 人才需求对教育资产调整环境 | 第24页 |
3.2 L学院资产管理内部条件分析 | 第24-28页 |
3.2.1 L学院资产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2.2 L学院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4 L学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8-33页 |
4.1 L学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4.1.1 思想层面 | 第28页 |
4.1.2 制度层面 | 第28-29页 |
4.1.3 资源配置层面 | 第29-30页 |
4.1.4 资产流失层面 | 第30页 |
4.1.5 信息化建设层面 | 第30-31页 |
4.2 L学院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3页 |
4.2.1 部分教职工事业单位定位意识 | 第31页 |
4.2.2 责任不明的多头管理 | 第31页 |
4.2.3 基层信息化意识弱 | 第31页 |
4.2.4 对冬眠资产缺乏足够重视 | 第31-32页 |
4.2.5 部分资产管理责任人缺乏原动力 | 第32-33页 |
5 L学院“物联网+大学资产管理”平台化方案 | 第33-58页 |
5.1 管理方案的原则 | 第33-35页 |
5.1.1 资产细化分类 | 第33-34页 |
5.1.2 资产配置优化导向 | 第34页 |
5.1.3 可持续发展节约原则 | 第34-35页 |
5.2 L学院有形资产管理目标分析 | 第35-37页 |
5.2.1 有形资产配置模式合理性 | 第36页 |
5.2.2 管理权责重心平衡性 | 第36页 |
5.2.3 促进成果转化绩效 | 第36-37页 |
5.3 L学院无形资产管理目标分析 | 第37-38页 |
5.3.1 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理念 | 第37页 |
5.3.2 建立独立制度与人员配备 | 第37页 |
5.3.3 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 第37-38页 |
5.4 L学院“物联网+资产管理”方案的整体设计 | 第38页 |
5.5 数据中心基础层方案设计 | 第38-41页 |
5.5.1 基础设施层设计 | 第38-40页 |
5.5.2 高校各部门平台化接口整合 | 第40-41页 |
5.6 有偿使用价格模块 | 第41-44页 |
5.6.1 有偿价格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5.6.2 有偿使用流程设计 | 第43页 |
5.6.3 资产折旧及有偿使用价 | 第43-44页 |
5.7 无形资产管理内部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44-48页 |
5.7.1 无形资产政策推动方案 | 第44-45页 |
5.7.2 无形资产平台建立 | 第45-48页 |
5.8 有形资产管理内部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48-53页 |
5.8.1 有形资产管理子系统方案流程 | 第48-51页 |
5.8.2 物联网有形资产管理子系统技术层 | 第51-53页 |
5.9 L学院“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方案实施 | 第53-58页 |
5.9.1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方案的预期效果要求 | 第53-55页 |
5.9.2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方案的实施 | 第55-56页 |
5.9.3 “物联网+高校资产管理”方案的风险控制 | 第56-58页 |
6 L学院资产管理系统的评估方案 | 第58-63页 |
6.1 L学院资产管理权值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6.2 L学院资产管理层次分析法评估 | 第59-60页 |
6.3 分析指导管理行为策略 | 第60-6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