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 第13-19页 |
2.1 公司治理的定义 | 第13页 |
2.2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4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4页 |
2.3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 第14-16页 |
2.3.1 合约的不透明 | 第15页 |
2.3.2 产品的特殊性 | 第15页 |
2.3.3 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 第15页 |
2.3.4 银行和监管 | 第15-16页 |
2.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2.4.1 内部人控制相对容易 | 第16页 |
2.4.2 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得到保障 | 第16页 |
2.4.3 政府监管削弱了公司治理效用 | 第16-17页 |
2.5 董事会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17-19页 |
2.5.1 战略引领者 | 第17页 |
2.5.2 利益平衡者 | 第17-18页 |
2.5.3 风险把关人 | 第18页 |
2.5.4 科学激励、高效运行的设计人 | 第18页 |
2.5.5 优化资本管理者 | 第18-19页 |
第三章 BS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 第19-33页 |
3.1 BS银行简介 | 第19-21页 |
3.2 BS银行股权结构 | 第21-23页 |
3.3 BS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 | 第23页 |
3.4 股东大会 | 第23-25页 |
3.4.1 股东大会组成及职能 | 第23-24页 |
3.4.2 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 第24-25页 |
3.5 监事会 | 第25-26页 |
3.5.1 监事会的组成 | 第25页 |
3.5.2 监事会的职权 | 第25-26页 |
3.6 董事会 | 第26-27页 |
3.7 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 | 第27-31页 |
3.7.1 战略委员会 | 第27-28页 |
3.7.2 关联交易委员会 | 第28页 |
3.7.3 风险管理委员会 | 第28-29页 |
3.7.4 审计委员会 | 第29页 |
3.7.5 薪酬委员会 | 第29页 |
3.7.6 提名委员会 | 第29-30页 |
3.7.7 社会责任委员会 | 第30页 |
3.7.8 声誉风险管理委员会 | 第30-31页 |
3.7.9 各委员会运行方式 | 第31页 |
3.8 董事会其他设置 | 第31-32页 |
3.9 经营管理层 | 第32-33页 |
第四章 BS银行的董事会运行分析 | 第33-40页 |
4.1 董事会的治理原则 | 第33-34页 |
4.2 董事会议事规则 | 第34-35页 |
4.3 董事的提名 | 第35-36页 |
4.4 董事的任职情况 | 第36-38页 |
4.5 2014年董事会的工作情况 | 第38页 |
4.6 BS银行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6.1 董事会各机构职责边界不清 | 第38页 |
4.6.2 董事会独立性不足 | 第38-39页 |
4.6.3 董事缺乏培训 | 第39页 |
4.6.4 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缺乏 | 第39-40页 |
第五章 BS银行董事会运行机制改进的建议 | 第40-50页 |
5.1 BS银行董事会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40-42页 |
5.1.1 董事会各委员会分工未细化 | 第40页 |
5.1.2 独立董事发挥作用不明显 | 第40-41页 |
5.1.3 董事的兼职影响了培训的开展 | 第41页 |
5.1.4 高管人员竞争机制不足 | 第41-42页 |
5.2 BS银行董事会运行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 第42-49页 |
5.2.1 董事会减少内部人参与,加大外部董事比例 | 第42页 |
5.2.2 董事会权力配置建议 | 第42-46页 |
5.2.3 充实银行独立董事人才库 | 第46-47页 |
5.2.4 建立独立董事会议制度 | 第47页 |
5.2.5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7-48页 |
5.2.6 定期组织学习,强化董事培训 | 第48页 |
5.2.7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5.3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