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选煤厂绿色施工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14页 |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4页 |
1.4.3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绿色施工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 | 第17-18页 |
2.3 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 | 第18-19页 |
2.4 绿色施工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 第19-20页 |
2.5 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2.5.1 减物质化 | 第20-21页 |
2.5.2 降低环境生态负荷 | 第21页 |
2.5.3 对施工环境影响进行控制 | 第21页 |
2.5.4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保障施工质量 | 第21页 |
2.6 绿色施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2.7 绿色施工的推广和普及 | 第22-23页 |
2.7.1 健立和健全相关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 第22-23页 |
2.7.2 在国内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第23页 |
2.7.3 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要求绿色施工 | 第2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36页 |
3.1 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24-25页 |
3.1.1 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24页 |
3.1.2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要性 | 第24-25页 |
3.2 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1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5页 |
3.2.2 简明科学性原则 | 第25页 |
3.2.3 针对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 第25页 |
3.2.4 动态性 | 第25-26页 |
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页 |
3.4 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26-31页 |
3.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3.4.2 层次分析法 | 第27页 |
3.4.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7-29页 |
3.4.4 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 第29-31页 |
3.5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1-35页 |
3.5.1 评语集的确定 | 第32页 |
3.5.2 因素集的确定 | 第32页 |
3.5.3 隶属度确定 | 第32-33页 |
3.5.4 单因素模糊评判 | 第33页 |
3.5.5 权重集的建立 | 第33-34页 |
3.5.6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选煤厂绿色施工评价案例 | 第36-48页 |
4.1 选煤厂系统工程概况 | 第36页 |
4.2 选煤厂系统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4.3 某选煤厂项目评价 | 第37-41页 |
4.3.1 专家评分 | 第37-39页 |
4.3.2 模拟计算 | 第39-41页 |
4.4 选煤厂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 第41-47页 |
4.4.1 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 第41-45页 |
4.4.2 能源消耗与利用控制措施 | 第45-46页 |
4.4.3 相关技术控制措施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