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18页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4.1 创新点 | 第19页 |
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1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1.1.1“政府责任”及其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1.1.2“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 第23-24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1.2.1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与“以德治国”方略 | 第24-25页 |
1.2.2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5-27页 |
第2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与政府责任的内在关联 | 第27-30页 |
2.1 政府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推动者 | 第27页 |
2.2 政府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制定者 | 第27-28页 |
2.3 政府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秩序的构建者 | 第28-29页 |
2.4 政府是自身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者 | 第29-30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3.1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30-32页 |
3.1.1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指南正式确立 | 第30-31页 |
3.1.2 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深入人心 | 第31-32页 |
3.1.3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 第32页 |
3.2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政府责任问题 | 第32-36页 |
3.2.1 政府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建设重视不够 | 第33-34页 |
3.2.2 政府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实践能力较弱 | 第34-35页 |
3.2.3 政府公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 | 第35页 |
3.2.4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环境和实践环境建设进程缓慢 | 第35-36页 |
3.3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政府责任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3.3.1 政府责任问题存在的内部原因 | 第37页 |
3.3.2 政府责任问题存在的外部原因 | 第37-39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路径 | 第39-48页 |
4.1 我国政府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建设的实施路径 | 第39-43页 |
4.1.1 营造健康和谐的道德文化氛围 | 第39-40页 |
4.1.2 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舆论环境 | 第40-41页 |
4.1.3 提倡多学科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理论共建 | 第41-42页 |
4.1.4 加大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相关课题的投入 | 第42页 |
4.1.5 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 | 第42-43页 |
4.2 我国政府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实践建设的实施路径 | 第43-48页 |
4.2.1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举措 | 第43-45页 |
4.2.1.1 组织贴近公民生活的道德实践活动 | 第43-44页 |
4.2.1.2 采取措施提高公民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 第44-45页 |
4.2.1.3 优化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公共实践环境 | 第45页 |
4.2.2 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 第45-48页 |
4.2.2.1 提升人民公仆的道德形象 | 第45-46页 |
4.2.2.2 要抓好官德建设 | 第46-47页 |
4.2.2.3 政府公务人员要广泛参与道德建设活动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