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1.3.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 第19-20页 |
1.3.2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与企业竞争力 | 第20-21页 |
1.3.3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与就业 | 第21页 |
1.3.4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与工资转嫁 | 第21-22页 |
1.3.5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24-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1.6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27-28页 |
1.6.1 研究难点 | 第27页 |
1.6.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社会保障税负相关理论及其就业效应机理 | 第28-38页 |
2.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适度征税原则 | 第28-30页 |
2.1.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适度征税原则的沿革 | 第28-30页 |
2.1.2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适度征税原则的阐释 | 第30页 |
2.2 征税原则的演变及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 第30-31页 |
2.3 对社会保障税负的批评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31-32页 |
2.4 社会保障税负的就业效应机理 | 第32-37页 |
2.4.1 社会保障税负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 第33-36页 |
2.4.2 社会保障税负对就业的间接影响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状况 | 第38-61页 |
3.1 我国法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状况 | 第38-41页 |
3.1.1 我国法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的沿革 | 第38-39页 |
3.1.2 省会城市目前法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状况 | 第39-41页 |
3.2 我国实际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状况 | 第41-51页 |
3.2.1 我国实际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水平——基于宏观数据的测度 | 第41-43页 |
3.2.2 我国实际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水平——基于微观数据的测度 | 第43-51页 |
3.3 我国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缴费的原因分析 | 第51-59页 |
3.3.1 社会保险费用征缴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51-56页 |
3.3.2 企业逃费的现实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国际比较 | 第61-75页 |
4.1 OECD国家社会保障项目雇主缴费率状况与中国的比较 | 第61-66页 |
4.1.1 OECD国家社会保障项目的雇主缴费率 | 第61-65页 |
4.1.2 中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与OECD国家的比较 | 第65-66页 |
4.2 OECD国家养老保障项目雇主缴费率状况与中国的比较 | 第66-70页 |
4.2.1 OECD国家养老保障项目雇主缴费率截面分析 | 第66-67页 |
4.2.2 中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与OECD国家的比较 | 第67-68页 |
4.2.3 待遇水平视角下的中国与OECD国家养老保障项目缴费率水平比较 | 第68-70页 |
4.3 OECD国家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雇主缴费率状况与中国的比较 | 第70-73页 |
4.3.1 OECD国家其他社会保障项目雇主缴费率截面分析 | 第71-72页 |
4.3.2 中国其他保险项目企业缴费率与OECD国家的比较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就业效应——基于宏观数据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75-102页 |
5.1 OECD国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与就业关系的经验分析 | 第75-76页 |
5.2 我国城镇单位就业状况分析 | 第76-78页 |
5.2.1 我国城镇单位就业增长状况分析 | 第76-77页 |
5.2.2 我国城镇单位劳动力供给弹性与就业工资弹性分析 | 第77-78页 |
5.3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城镇就业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78-82页 |
5.3.0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城镇总体就业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78页 |
5.3.1 平稳性检验 | 第78-79页 |
5.3.2 VAR模型的建立 | 第79-80页 |
5.3.3 协整检验 | 第80页 |
5.3.4 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 | 第80-82页 |
5.4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城镇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影响 | 第82-89页 |
5.4.1 平稳性检验 | 第82-83页 |
5.4.2 VAR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5.4.3 协整检验 | 第85页 |
5.4.4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 第85-89页 |
5.5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就业工资弹性的影响 | 第89-101页 |
5.5.1 平稳性检验 | 第89页 |
5.5.2 VAR模型的建立 | 第89-92页 |
5.5.3 协整检验 | 第92-93页 |
5.5.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93-99页 |
5.5.5 方差分解分析 | 第99-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企业就业及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 第102-116页 |
6.1 制造业上市公司就业状况 | 第103-110页 |
6.1.1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就业状况 | 第103-104页 |
6.1.2 不同企业性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状况 | 第104-105页 |
6.1.3 不同资产规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状况 | 第105-107页 |
6.1.4 不同细分行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状况 | 第107-108页 |
6.1.5 不同区域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状况 | 第108-110页 |
6.2 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0-114页 |
6.2.1 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0页 |
6.2.2 不同企业性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0-111页 |
6.2.3 不同资产规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1-112页 |
6.2.4 不同细分行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2-113页 |
6.2.5 不同区域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就业弹性状况 | 第113-11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7章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 第116-146页 |
7.1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总体就业效应 | 第116-124页 |
7.1.1 本文的研究假设 | 第116-117页 |
7.1.2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 第117-118页 |
7.1.3 样本描述 | 第118-119页 |
7.1.4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分析 | 第119-124页 |
7.2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挤出效应 | 第124-128页 |
7.2.1 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挤出程度 | 第124-126页 |
7.2.2 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就业挤出机制 | 第126-128页 |
7.3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对不同资产规模企业的就业挤出效应 | 第128-134页 |
7.3.1 对不同资产规模企业的就业挤出程度 | 第129-130页 |
7.3.2 对不同资产规模企业的就业挤出机制 | 第130-134页 |
7.4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对不同细分行业企业的就业挤出效应 | 第134-139页 |
7.5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对不同区域企业就业的就业挤出效应 | 第139-144页 |
7.5.1 对不同区域企业的就业挤出程度 | 第139-140页 |
7.5.2 对不同区域企业的就业挤出机制 | 第140-14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146-151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46-147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47-149页 |
8.2.1 保障与就业相平衡 | 第147页 |
8.2.2 适度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 | 第147-148页 |
8.2.3 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148-149页 |
8.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