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长江经济带“五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综述第12-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研究理论基础与“五化”协调作用机理第16-25页
    2.1 各“化”概念界定第16-17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区域经济理论第17-18页
        2.2.2 系统论第18-19页
        2.2.3 协同学第19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3“五化”协调发展内涵与作用机理第20-25页
        2.3.1“五化”协调发展内涵第20页
        2.3.2“五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第20-25页
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方法第25-31页
    3.1“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立第25-28页
        3.1.1“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25-26页
        3.1.2“五化”协调发展指标权重的确立第26-28页
    3.2“五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第28-31页
        3.2.1“五化”综合发展指数测度方法第29页
        3.2.2“五化”耦合协调度模型第29-31页
4 长江经济带“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第31-44页
    4.1 长江经济带“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度量第31-32页
        4.1.1 长江经济带“五化”发展指数测度第31-32页
        4.1.2 长江经济带“五化”耦合协调度测度第32页
    4.2 长江经济带板块“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度量第32-34页
        4.2.1 长江经济带板块“五化”发展指数测度第32-34页
        4.2.2 长江经济带板块“五化”耦合协调度测度第34页
    4.3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度量第34-38页
        4.3.1 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五化”发展指数测度第35-37页
        4.3.2 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五化”耦合协调度测度第37-38页
    4.4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度量第38-44页
        4.4.1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五化”发展指数测度第38-42页
        4.4.2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五化”耦合协调度测度第42-44页
5 长江经济带“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第44-48页
    5.1 协调程度稳步攀升,短板效应依然突出第44页
    5.2 区域板块差异明显,东中西部各有千秋第44-45页
    5.3 城市群之间差距缩小,空间特征与板块基本一致第45-46页
    5.4 省市间趋同态势增强,“高高低低”空间特征显现第46-48页
6 结语第48-52页
    6.1 结论与建议第48-50页
    6.2 创新与不足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估值效应的国际投资头寸比较研究--兼论美元的“过度特权”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