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谐思想及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 | 第8-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发展趋势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之解读 | 第11-22页 |
一、和谐理念是中国古代理想社会中的重要体现 | 第11-14页 |
(一) 中国古代朴素"和谐"观之历史渊源 | 第11-12页 |
(二) 古人对于"和谐"的哲学思考 | 第12-14页 |
二、儒家"和谐"理念价值取向 | 第14-22页 |
(一) 儒家和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4页 |
(二) 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涵 | 第14-22页 |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形态 | 第22-25页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特征 | 第22-23页 |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价值追求以及相关内容 | 第23-25页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的"难题" | 第25-30页 |
(一)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 第25-26页 |
(二) 社会不和谐现象与社会转型发展息息相关 | 第26-30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以及切入点 | 第30-32页 |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及特征 | 第30-31页 |
(二) 加强社会团结能促进社会平稳转型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启示意义 | 第32-38页 |
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2-34页 |
(一) 儒家和谐思想能够征服人心 | 第33页 |
(二) 儒家和谐思想有利于重建生态和谐 | 第33-34页 |
(三) 借鉴儒家和谐思想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 第34页 |
二、转型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 | 第34-38页 |
(一) 和谐社会要倡导"和衷共济"的社会公德 | 第35-36页 |
(二) 用传统道德观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