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对世义务概述 | 第14-25页 |
2.1 对世义务内涵解析 | 第14-18页 |
2.1.1 对世义务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2.1.2 对世义务与国际法有关概念的辨析 | 第15-18页 |
2.2 对世义务的孕育、产生及发展 | 第18-23页 |
2.2.1 对世义务概念的背景及孕育 | 第18-19页 |
2.2.2 对世义务概念的提出 | 第19-21页 |
2.2.3 “巴塞罗那牵引公司案”后对世义务的发展 | 第21-23页 |
2.3 对世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与对世义务 | 第23-24页 |
2.3.2 国际社会基本价值与对世义务 | 第24-25页 |
3 对世义务的国际法院适用 | 第25-32页 |
3.1 对世义务与国际法院判决 | 第25-29页 |
3.1.1 禁止侵略 | 第25页 |
3.1.2 禁止种族灭绝 | 第25-27页 |
3.1.3 禁止种族歧视与隔离 | 第27-28页 |
3.1.4 禁止奴隶制 | 第28页 |
3.1.5 尊重民族自决权 | 第28-29页 |
3.2 对世义务适用的新发展 | 第29-32页 |
3.2.1 发展法领域的对世义务 | 第29-30页 |
3.2.2 环境法领域的对世义务 | 第30-32页 |
4 对世义务与现代国际法体系 | 第32-37页 |
4.1 现代国际法体系现状——“碎片化” | 第32-33页 |
4.1.1 国际法的“碎片化”内涵解读 | 第32页 |
4.1.2 国际法“碎片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国际法碎片化的成因分析 | 第33-34页 |
4.2.1 国家利益取向不同 | 第33页 |
4.2.2 国际社会的平行式发展 | 第33-34页 |
4.2.3 “三代”国际法的并存与冲突 | 第34页 |
4.3 对世义务对现代国际法体系的重塑 | 第34-37页 |
4.3.1 国际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与强化 | 第35页 |
4.3.2 国际法规范位阶的完善 | 第35-36页 |
4.3.3 促进合作与人权国际法的发展 | 第36-37页 |
5 对世义务实施机制的设想 | 第37-41页 |
5.1 传统实施机制存在的弊端 | 第37-38页 |
5.1.1 对世义务的规避适用 | 第37页 |
5.1.2 对世义务规则的滥用 | 第37-38页 |
5.1.3 对世义务适用的不确定性 | 第38页 |
5.2 对世义务的特殊实施机制 | 第38-41页 |
5.2.1 国际组织的制裁 | 第39页 |
5.2.2 国际司法机关的强制管辖权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