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文章的具体思路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文章的具体思路 | 第15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企业环境责任的一般问题 | 第17-24页 |
2.1 企业环境责任的基础 | 第17-20页 |
2.1.1 企业环境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2 企业环境责任产生的实践基础 | 第19-20页 |
2.2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 第20-24页 |
2.2.1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具体要求 | 第21-24页 |
3 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法治现状评析 | 第24-32页 |
3.1 我国关于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立法不完善 | 第24-26页 |
3.1.1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立法滞后 | 第24-25页 |
3.1.2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法律制度缺位 | 第25-26页 |
3.2 政府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行政执法不到位 | 第26-27页 |
3.2.1 政府的环境执法不严格 | 第26页 |
3.2.2 政府的环境执法手段单一 | 第26-27页 |
3.3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司法不完善 | 第27-28页 |
3.3.1 环境诉讼的司法资源匮乏 | 第27页 |
3.3.2 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操作性不强 | 第27-28页 |
3.4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守法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3.4.1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投资责任的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3.4.2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管理理念落后 | 第29页 |
3.5 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29-32页 |
3.5.1 公众监督的渠道不畅通 | 第30页 |
3.5.2 新闻媒体的监督不充分 | 第30-31页 |
3.5.3 环保 NGO 的监督不到位 | 第31-32页 |
4 完善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法治的设想 | 第32-45页 |
4.1 完善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立法 | 第33-36页 |
4.1.1 健全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4.1.2 完善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法律制度 | 第34-36页 |
4.2 加强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政府管理 | 第36-38页 |
4.2.1 加大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执法力度 | 第36-37页 |
4.2.2 丰富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执法手段 | 第37-38页 |
4.3 完善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司法机制 | 第38-40页 |
4.3.1 配置专业的环境诉讼司法资源 | 第38-39页 |
4.3.2 增加环境公益诉讼的可操作性 | 第39-40页 |
4.4 增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守法意识 | 第40-42页 |
4.4.1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教育 | 第40-41页 |
4.4.2 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模式 | 第41页 |
4.4.3 采用全面的环境管理战略 | 第41-42页 |
4.5 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责任的监督作用 | 第42-45页 |
4.5.1 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渠道 | 第42-43页 |
4.5.2 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 | 第43页 |
4.5.3 发挥环保 NGO 的监督作用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