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一、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理性分析 | 第15-27页 |
| (一)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 第16-17页 |
| 2. 以“仁”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 第17-18页 |
| 3. 以“五常”为核心的人伦道德 | 第18-19页 |
| 4. 重视个人修养,追求理想道德信念 | 第19-20页 |
|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特点 | 第20-24页 |
| 1. 思想和行为能力日渐成熟 | 第20-21页 |
| 2. 自我意识凸显 | 第21-22页 |
| 3. 学习和实践活动空间扩大 | 第22-23页 |
| 4. 道德品质可塑性强 | 第23-24页 |
| (三) 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 第24-27页 |
| 1. 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 第24页 |
| 2. 培养大学生见利思义、讲求奉献的道德品质 | 第24-25页 |
| 3. 促进大学生道德成长,树立远大理想 | 第25页 |
| 4. 重视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 第25-27页 |
| 二、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原因 | 第27-33页 |
|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 第27-29页 |
| 1. 利己主义严重,道德取向功利化 | 第27页 |
| 2. 意志薄弱,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 第27-28页 |
| 3. 没有崇高的理想,责任感不强 | 第28页 |
| 4. 知行脱节,缺乏道德修养 | 第28-29页 |
|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 1. 道德观念淡薄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9页 |
| 2. 社会及经济转型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滞后 | 第30页 |
| 4. 高校“两课”教育实效性差 | 第30-31页 |
| 5. 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不足和弱点 | 第31-32页 |
| 6. 媒体将个别现象作为大学生群体现象频繁报导 | 第32-33页 |
|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 第33-41页 |
| (一) 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 | 第33-34页 |
| 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要坚持批判的继承原则 | 第33页 |
| 2. 兼收并蓄,吸收合理内容建立新的道德体系 | 第33-34页 |
| (二) 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途径 | 第34-41页 |
| 1. 增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吸引力 | 第34-36页 |
| 2. 利用网络优势提高传统道德教育实效 | 第36-37页 |
| 3. 充分发掘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资源 | 第37-38页 |
| 4. 开展自我传统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 第38-39页 |
| 5. 创造富有传统道德底蕴的校园文化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