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凝集索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1.1 凝集素的分类与性质第18-20页
        1.1.2 凝集素的获得途径第20-21页
        1.1.3 凝集素类物质的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P.pastoris表达系统简介第22-25页
    1.3 P.pastoris体系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第25-30页
        1.3.1 培养基第26-27页
        1.3.2 接种量第27页
        1.3.3 装液量第27页
        1.3.4 温度第27页
        1.3.5 pH值第27页
        1.3.6 溶氧第27-28页
        1.3.7 碳源第28页
        1.3.8 氮源第28页
        1.3.9 甲醇流加第28-29页
        1.3.10 不同诱导策略在P.pastoris表达系统中的研究第29-30页
    1.4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质类物质的应用第30-32页
        1.4.1 酶联免疫吸附法概述第30-31页
        1.4.2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实验原理第31-32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32-34页
第二章 材料、试剂与方法第34-36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34-36页
        2.1.1 菌株第34页
        2.1.2 培养基第34-35页
        2.1.3 抗生素第35页
        2.1.4 试剂盒与试剂第35页
        2.1.5 实验方法第35页
        2.1.6 专业软件第35-36页
第三章 ELISA法检测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方法的建立第36-46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1.1 实验材料第36页
        3.1.2 试剂第36页
        3.1.3 主要仪器第36页
        3.1.4 实验方法第36-3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3.2.1 中国水仙凝集素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第38页
        3.2.2 ELISA法检测中国水仙凝集素多克隆抗体产物第38-39页
        3.2.3 ELISA法检测发酵液中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抗原包被浓度第39-41页
        3.2.4 ELISA法检测发酵液中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一抗比例第41-42页
        3.2.5 ELISA法检测发酵液中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二抗比例第42-44页
        3.2.6 ELISA法检测发酵液中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的最佳条件第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表达重组蛋白的鉴定第46-52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页
        4.1.1 菌种与材料第46页
        4.1.2 试剂第46页
        4.1.3 主要仪器第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2.1 基因工程菌的重悬培养第46-47页
        4.2.2 发酵液的浓缩富集第47页
        4.2.3 免疫印迹法鉴定基因工程菌表达量第47页
        4.2.4 基因工程菌表达产物凝血活性的测定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4.3.1 发酵上清液中蛋白质富集方法的优化第48-49页
        4.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产物表达情况第49-50页
        4.3.3 Western印记法检测产物表达丰度结果第50页
        4.3.4 基因工程菌凝血活性的检测结果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发酵条件的研究第52-70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页
        5.1.1 菌种第52页
        5.1.2 试剂第52页
        5.1.3 主要仪器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56页
        5.2.1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在生长阶段发酵条件的考察第52-53页
        5.2.2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在诱导阶段的发酵条件考察第53-54页
        5.2.3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生长及诱导曲线的制作第54页
        5.2.4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发酵过程中诱导策略的考察第54页
        5.2.5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在发酵罐中表达条件的摸索第54-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69页
        5.3.1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生长阶段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6-60页
        5.3.2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诱导阶段发酵条件的优化第60-64页
        5.3.3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发酵的生长及诱导曲线第64-65页
        5.3.4 毕赤酵母GS115/pPIC9K-NTL2的诱导策略第65-66页
        5.3.5 发酵罐生产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的条件第66-69页
    5.4 木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的分离纯化第70-78页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0页
        6.1.1 材料第70页
        6.1.2 主要仪器第70页
    6.2 实验方法第70-7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6.3.1 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分离纯化层析介质的选择第72-75页
        6.3.2 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第75-76页
        6.3.3 重组中国水仙凝集素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第76-77页
    6.4 本章结论第77-7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8-80页
    7.1 结论第78-79页
    7.2 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96页
致谢第96-9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10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0-101页
附件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赤藓糖醇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下一篇:产ε-聚赖氨酸菌种的筛选及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