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赤藓糖醇性质 | 第16-18页 |
1.1.1 赤藓糖醇功能特性 | 第16-17页 |
1.1.2 赤藓糖醇的理化特性 | 第17-18页 |
1.2 赤藓糖醇应用 | 第18页 |
1.3 赤藓糖醇生产 | 第18-19页 |
1.4 研究背景及思路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质粒pZE12-luc-yidA-ER的构建 | 第22-4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2.2.2 仪器、试剂、试剂盒和工具酶 | 第23页 |
2.2.3 PCR引物 | 第23-24页 |
2.2.4 培养基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2.3.1 Escherichia coli BW25113基因组的提取 | 第24-25页 |
2.3.2 Candida magnoliae基因组的提取 | 第25页 |
2.3.3 yidA基因的扩增 | 第25-26页 |
2.3.4 pZE12-luc质粒的提取 | 第26页 |
2.3.5 目的基因yidA及载体pZE12-luc的酶切 | 第26-27页 |
2.3.6 目的基因yidA和载体pZE12-luc的连接 | 第27页 |
2.3.7 pZE12-luc-yid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 第27-29页 |
2.3.8 ER基因的扩增 | 第29-30页 |
2.3.9 pZE12-luc-yidA质粒的提取 | 第30页 |
2.3.10 目的基因及载体的酶切 | 第30-31页 |
2.3.11 目的基因ER和载体pZE12-luc-yidA的连接 | 第31页 |
2.3.12 pZE12-luc-yidA-ER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 第31-33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4.1 yidA基因的扩增验证 | 第33页 |
2.4.2 pZE12-luc质粒的提取验证 | 第33-34页 |
2.4.3 目的基因及载体的酶切后验证 | 第34-35页 |
2.4.4 pZE12-luc-yidA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35-37页 |
2.4.5 ER基因的扩增验证 | 第37-38页 |
2.4.6 pZE12-luc-yidA质粒的提取验证 | 第38页 |
2.4.7 目的基因ER及载体pZE12-luc-yidA的酶切后验证 | 第38-39页 |
2.4.8 pZE12-luc-yidA-ER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质粒pZE12-luc-ER-yidA的构建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44页 |
3.2.2 仪器、试剂、试剂盒和工具酶 | 第44页 |
3.2.3 PCR引物 | 第44-45页 |
3.2.4 培养基 | 第4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5-53页 |
33.1 ER基因的扩增 | 第45-46页 |
3.3.2 pZE12-luc质粒的提取 | 第46页 |
3.3.3 目的基因ER及载体pZE12-luc的酶切 | 第46-47页 |
3.3.4 目的基因ER和载体pZE12-luc的连接 | 第47-48页 |
3.3.5 pZE12-luc-ER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 第48-49页 |
3.3.6 yidA基因的扩增 | 第49-50页 |
3.3.7 pZE12-luc-ER质粒的提取 | 第50页 |
3.3.8 目的基因及载体的酶切 | 第50-51页 |
3.3.9 目的基因yidA和载体pZE12-luc-ER的连接 | 第51页 |
3.3.10 pZE12-luc-ER-yid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 第51-5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3.4.1 ER基因的扩增验证 | 第53页 |
3.4.2 目的基因ER及载体pZE12-luc的酶切后验证 | 第53-54页 |
3.4.3 pZE12-luc-ER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54-56页 |
3.4.4 yidA基因的扩增验证 | 第56页 |
3.4.5 目的基因yidA及载体pZE12-luc-ER的酶切后验证 | 第56-57页 |
3.4.6 pZE12-luc-ER-yidA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两株基因工程菌的发酵研究 | 第60-68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2.1 菌株和质粒 | 第60页 |
4.2.2 仪器及试剂 | 第6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4.3.1 基因工程菌的诱导与发酵 | 第60-61页 |
4.3.2 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检测 | 第61页 |
4.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ER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61-62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4.1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62-64页 |
4.4.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赤藓糖醇的验证及产量计算 | 第64-66页 |
4.4.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重组质粒pCS27-IbpA的构建及其与pZE12-luc-yidA-ER/pZE12-luc-ER-yidA的共表达发酵 | 第68-83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68-70页 |
5.2.1 菌株和质粒 | 第68-69页 |
5.2.2 仪器、试剂、试剂盒和工具酶 | 第69页 |
5.2.3 PCR引物 | 第69-70页 |
5.2.4 培养基 | 第7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0-75页 |
5.3.1 IbpA基因的扩增 | 第70-71页 |
5.3.2 pCS27质粒的提取 | 第71页 |
5.3.3 目的基因IbpA及载体pCS27的酶切 | 第71页 |
5.3.4 目的基因IbpA和载体pCS27的连接 | 第71-72页 |
5.3.5 pCS27-Ibp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 第72-73页 |
5.3.6 pCS27-IbpA重组质粒与pZE12-luc-ER质粒的共表达及验证 | 第73页 |
5.3.7 基因工程菌pCS27-IbpA、pZEl2-luc-ER的共表达发酵 | 第73页 |
5.3.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ER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73-74页 |
5.3.9 pCS27-IbpA与pZE12-luc-yidA-ER、pZE12-luc-ER-yidA分别共表达诱导发酵及产物检测 | 第74页 |
5.3.10 正交实验设计 | 第74-75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5.4.1 IbpA基因的扩增验证 | 第75页 |
5.4.2 pCS27质粒的提取验证 | 第75-76页 |
5.4.3 pCS27-IbpA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76-77页 |
5.4.4 基因工程菌pCS27-IbpA、pZE12-luc-ER的共表达及验证 | 第77-78页 |
5.4.5 共表达基因工程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78-80页 |
5.4.6 共表达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计算 | 第80页 |
5.4.7 正交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4页 |
6.1 结论 | 第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