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交往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范围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课题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6 课题创新点 | 第19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2 儿童特征分析 | 第21-33页 |
2.1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 第21-22页 |
2.2 儿童游戏特征 | 第22-26页 |
2.2.1 儿童游戏年龄特征 | 第22-23页 |
2.2.2 儿童游戏方式特征 | 第23-26页 |
2.3 儿童的交往特征 | 第26-27页 |
2.3.1 按儿童的交往步骤分类 | 第26-27页 |
2.3.2 按儿童的交往方式分类 | 第27页 |
2.4 儿童在游乐设施中的交往行为 | 第27-31页 |
2.5 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游乐设施空间分析 | 第33-42页 |
3.1 游乐设施空间的概念 | 第33-34页 |
3.2 交往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 第34-36页 |
3.2.1 空间尺度与交往 | 第34-35页 |
3.2.2 空间层次与交往 | 第35页 |
3.2.3 空间质量与交往 | 第35-36页 |
3.3 游乐设施空间分类 | 第36-38页 |
3.3.1 按儿童交往行为步骤分类 | 第36-37页 |
3.3.2 按交往空间层次分类 | 第37-38页 |
3.4 交往行为与游乐设施空间的对应关系 | 第38页 |
3.5 促进社会交往的游乐设施空间模式分析 | 第38-41页 |
3.5.1 游乐设施空间的分布 | 第38-39页 |
3.5.2 游乐设施空间的形态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交往与游乐设施产品分析 | 第42-51页 |
4.1 游乐设施概念 | 第42页 |
4.2 游乐设施产品分类 | 第42-45页 |
4.2.1 按设施结构分类 | 第42-43页 |
4.2.2 按游戏动作分类 | 第43-45页 |
4.3 游乐设施与交往空间对应关系 | 第45-46页 |
4.4 促进社会交往的游乐设施设计原则 | 第46-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促进社会交往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 | 第51-66页 |
5.1 游乐设施设计定位 | 第51-54页 |
5.1.1 使用场所 | 第51页 |
5.1.2 目标人群 | 第51-52页 |
5.1.3 设施类型 | 第52-53页 |
5.1.4 造型定位 | 第53页 |
5.1.5 色彩定位 | 第53-54页 |
5.2 创新性设计 | 第54-55页 |
5.3 方案介绍 | 第55-65页 |
5.3.1 整体场景构思 | 第55-56页 |
5.3.2 整体空间布局 | 第56-57页 |
5.3.3 空间设施设计 | 第57-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