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导论 | 第8-18页 |
| ·研究的源起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源起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基本概念释义 | 第9-12页 |
| ·民间社团 | 第9-10页 |
| ·公益和公益精神 | 第10-11页 |
|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16页 |
| ·国内学者对于社团公益精神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国外学者对于社团公益精神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 2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合理性解读 | 第18-25页 |
|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地位及作用 | 第18-21页 |
| ·维系社团发展的生命源泉 | 第18-20页 |
|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0页 |
| ·融入全球公益浪潮的重要体现 | 第20-21页 |
|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理论支撑 | 第21-25页 |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页 |
|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 第23-25页 |
| 3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37页 |
| ·问卷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 第25-27页 |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 ·问卷的结构 | 第26-27页 |
| ·问卷的技术方法 | 第27页 |
| ·基于调查的民间社团公益精神的现状展示 | 第27-31页 |
| ·社团公益精神取得的成就 | 第27-29页 |
| ·社团公益精神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7页 |
| ·社会不良风气的扭转仍需时日 | 第31-32页 |
| ·政府治理存在缺失 | 第32-34页 |
| ·民间社团的局限性 | 第34-37页 |
| 4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 第37-49页 |
| ·确立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 第37-40页 |
| ·彰显本质原则:秉持自愿与非牺牲性本质 | 第37-38页 |
| ·前景导向原则:注重对公益前景的弘扬 | 第38-39页 |
| ·知行并进原则:要结合实践提升公益认知 | 第39页 |
| ·与时俱进原则:要体现时代特点 | 第39-40页 |
| ·稳固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载体 | 第40-44页 |
| ·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 第41页 |
| ·建立社团的问责机制 | 第41-43页 |
| ·提升社团公信力 | 第43-44页 |
| ·完善社团公益精神培育的依托机制 | 第44-47页 |
| ·强化社团公益参与的培训机制 | 第44-45页 |
| ·创新社团公益参与的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 ·打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环境氛围 | 第47-49页 |
| ·形成宽松有力的政策环境 | 第47页 |
| ·建设有利于社团发展的人文环境 | 第47-48页 |
| ·改善社团发展的法律环境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A 民间社团公益精神调查问卷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